基于实践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刍议

基于实践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刍议

ID:14500669

大小:34.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29

基于实践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刍议_第1页
基于实践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刍议_第2页
基于实践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刍议_第3页
基于实践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刍议_第4页
基于实践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刍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实践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刍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实践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刍议  2015年伊始,教育部组织专家先是于1月6~7日围绕如何进一步明确“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学科内容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后是于1月至5月,相继召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第二至五次工作会议,开展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如何让“高大上”的顶层设计――“核心素养”接地气、吻合中学历史教学实际,笔者试从高中历史教学与研究实际出发,对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进行初步的探讨。  2014年4月8日公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①四号文件中,五次提

2、到“核心素养”(其中四次是“核心素养体系”),明确提出“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课程改革新要求,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究竟何为“核心素养”?  2002年3月,欧盟委员会在发布的第一份工作进展报告中首次用“KeyCompetencies(核心素养)”代替“NewBasicSkills”,并指出:“核心素养代表了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它们是可迁移的、多功能的,这些素养是每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需的;在完成义务教育时(12年)这些素质应得以

3、具备,并为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该定义的文本至今基本没有变化。”②  我国台湾地区在2014年11月28日颁布的《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纲要总纲》以“核心素养”作为课程发展的主轴,界定的“核心素养”为“指一个人为适应现在生活及面对未来挑战,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态度”。③  显然,台湾地区的“核心素养”概念是借鉴欧盟研究成果,但更加精练。区别在于台湾地区用“能力”取代了“技能”,究其原因如下。  一是欧盟核心素养的最初来源有三个:第一个是传统的“读、写、算”基本能力(BasicSkills);第二个是2000年里斯本欧洲理事会会议上提出的“新基本能力

4、”(NewBasicSkills);第三个来源是负责核心素养研究的工作组在前两者基础上的扩充。①但“Skills”一词在历经2003年6月、2003年11月和2006年12月三次调整后,呈递减趋势,终于在欧洲议会与欧盟理事会推荐的核心素养2006年版本中消失。②  二是“ability”经常与“skill”同义,但ability的程度浅,含义又最广。任何时候如果不能决定该用“skill”还是“ability”,就用“ability”。③  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同属于“大中华文化圈”,同宗同源,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也极具相似性,故可以借鉴台湾地区关于

5、核心素养的概念。  有学者借鉴2003年已提出的“语文素养”“政治素养”和“地理素养”,结合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历史素养”概念:  历史素养是通过日常教化和自我积累而获得的历史知识、能力、意识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其所表现出来的,是能够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富有个性的心理品质。④  首先,“在心理学上,意识一般指自觉的心理活动,即人对客观现实的自觉的反映”,⑤“人们的感觉、知觉、情绪、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即意识”,⑥因此,广义的意识作为“思维着的精神”,被恩格斯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

6、花朵”,应当理解为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的上位概念。  其次,历史“通常仅指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它是史学研究的对象,一般说来,关于历史的记录和阐释,也称为历史”;历史也“指历史学科”。⑦所以上文的“历史素养”也可理解为“历史学科素养”,鉴于该学者的行文仍是以中学历史学科为阐释对象,且目前我国的中学教学实践,仍实行分科教学,“素养”前冠以“中学历史学科”则显得更清晰、更有针对性。  另有学者从历史学科专业的角度提出:  史学素养,具体分为时空意识、现实意识、证据意识、问题意识、融合意识与分层意识等六个方面。⑧  首先,“史学,亦称‘历史学’。概述史学

7、一般原理和研究方法的史学概论,研究史学本身之发展的史学史,研究史料及其运用方法的史料学,依据出土文物研究古代社会的考古学,以及文化史、思想史、经济史、科技史等专门史类,均包括在史学范围之内”。⑨而中学历史课程设置无疑要根据中学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赋予其宏大的“史学”体系,难免有“载不动”之感。  其次,该学者关于“史学素养”的提法源自“中学历史学科素养”,该文之摘要即指出“中学历史课程具有强烈的生活意识或现实意识。……中学历史课程具有浓厚的证据意识。……学术的历史学,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具有问题意识。学术的历史学,还是一个理解的过程,具有整

8、合意识。……中学历史学科素养具有分层意识”。⑩此处显示其对“中学历史学科素养”的表述尚未系统化。时隔一年,该学者提出其比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