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华师版)

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华师版)

ID:1449997

大小:1.37 MB

页数:32页

时间:2017-11-11

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华师版)_第1页
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华师版)_第2页
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华师版)_第3页
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华师版)_第4页
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华师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华师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堂预习案】1.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2.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同时苏联加快了实现工业现代化的步伐。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位。3.苏联在年通过了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国家”。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4.“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包围,国内、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5.在苏联模式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出现了、、三次大的左倾错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重大损失。【课堂预习案】1.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2.1928年,苏联

2、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同时苏联加快了实现工业现代化的步伐。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位。3.苏联在1936年通过了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4.“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5.在苏联模式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三次大的左倾错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重大损失。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华师版)制作:古埠初中周勇善内容与目标导学:(一)工业化

3、(二)农业集体化(三)五年计划(四)肃反运动学习目标:1、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哪些显著成就?2、如何理解肃反运动?影响如何?3、如何看待新宪法的颁布?4、斯大林模式的内容有哪些?5、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的利与弊?一.经济方面: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五年计划阅读与思考:阅读课文,归纳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以及五年计划的概况。我们不得不鞭策我们的国家,因为它落后了一百年,并因为落后而面临灭亡的危险。……否则我们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中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斯大林为了改变苏联的落后面貌,并冲出资本主义的包围,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在经济上首先采取了什么措施?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4、:(一)工业化1.背景:1924年1月,列宁因病去世,斯大林继续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但苏联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且外受帝国主义的包围威胁。2.时间:1926年起3.内容:重点建设冶金、机械、电力、石油、采矿和运输等大型工矿企业。4.特点/方针:高速度、优先发展重工业5.结果/成就: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6.苏联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1)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激发了人民巨大的热情。(1935年发展为斯达汉诺夫运动);(2)牺牲农业,从农业吸收工业化资金;(3)大力发展教育;(4)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大量引进西方先进技术;(5

5、)国民经济计划化(斯大林模式逐渐形成)。7.作用/影响/意义/评价:a.工业化的胜利实施,为维护苏联的经济独立和国防安全奠定了基础;b.但是,由于片面地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难以持续健康发展。(弊端)(积极意义)工业发展,对粮食的需求增加。1926年,苏联开始出现粮食供应困难。斯大林认为,粮食总产量的80%是来自落后的小农经济,其产品的85%留供自家消费,商品率极低。在这种情况下,要解决市场粮食供应问题,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当时数量很少的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的粮食产量,虽然只占粮食总产量的2%以下,但它却提供了国家商品粮总额的5%,商品率达到47%。斯大林由此得出的结论就是,必须组

6、织农民走向集体化的国营农场道路,消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苏联农业集体化宣传画农民加入集体农庄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阅读材料,思考: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7年7月到1930年,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想一想,那时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国五六十年代开展的哪一运动与之类似?人民公社化(二)农业集体化1.背景:1927年底,苏联发生粮食收购危机,对正在加速进行的工业化和城市人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2.时间:1929—1932年3.内容:(目的)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把小农经济改造成为先进技术和集体经营的社会主义大农业。4.特点:(手段)前期实行自愿

7、原则,后期违背自愿原则,使用行政手段强迫农民接受集体化。5.结果:到1932年底,农业集体化基本实现。6.影响/评价:a.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由于超越客观条件的许可,苏联集体化运动产生了长期的消极后果。(三)五年计划1.时间:1928—1933,1933—1937两个五年计划2.实质:国家通过五年计划的形式对国民经济实行严格的计划领导和管理。(经济计划化)3.作用:提前完成,成为社会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