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史复习资料华

中国古建史复习资料华

ID:14490018

大小:220.0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8-07-29

中国古建史复习资料华_第1页
中国古建史复习资料华_第2页
中国古建史复习资料华_第3页
中国古建史复习资料华_第4页
中国古建史复习资料华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建史复习资料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章 中国古代建筑特征综述z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多样性与延续性 多样性:指横向的比较,地域的差异。1、建筑形式多种多样,如窖洞、江南民居、草原毡房等。2、建筑材料的多样性,木结构、砖石构、生土结构等。3、建筑结构形式的多样性,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混合式等。 z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多样性与延续性延续性:指纵向的比较,时间轴。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又具有延续性特征,即:无论是中原地区,还是大部少数民族地区最大量使用的建筑是木构体系。延续性:指纵向的比较,时间轴。z木构架的优势z(一)取材方便,易于加工。(二)适应性强,内部空间灵活。  木架建筑是由柱承重的,墙并不承重。梁、檩、枋等构件形成

2、框架来承受屋面、楼面的荷载以及风力、只起圈蔽、分隔和稳定柱子的作用,因此民间有“墙倒屋不塌”谚。(三)抗震  木构架的组成采用榫卯结合,木材本身具有的柔性加上榫卯节点有一定程度的可活动性,使整个木构架在消减地震力的破坏方面具备很大的潜力。四)施工速度快 ◆ 木材加工远比石料快。 ◆ 建筑观念不同,中国建筑观念强调实用性,《老子·道德经》:“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 技术上的优势:采用建筑模数制。(五)便于修缮、搬迁  榫卯节点有可卸性,替换某种构件或整座房屋拆卸搬迁,都比较容易做到。中国古代主流建筑体系之所以长期使用木构架,是上述优势综合作用的结果。z木构架的缺陷z首先,生

3、长期成材期长,导致木材越来越来稀少。z其次,木架建筑易遭火灾。z再次,木架建筑采用的基本上是简支梁体系,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z二、建筑分类z、按建筑的结构体系分:井干式、抬梁式、穿斗式木料平行向上层层叠置,井干式  以圆木或矩形、六角形在转角处木料交叉咬合,形成房屋四壁。  主要流行于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z抬梁式z   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粱头搁置于斗拱上。z   这种木构架多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穿斗式  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

4、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这种木构架广泛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地区。z其它结构体系:混合式结构,窝棚式结构,纵架平椽z按建筑的使用功能分(1)居住建筑(2)政权建筑及其附属设施(3)礼制建筑(4)宗教建筑(5)商业与手工业建筑(6)教育、文化、娱乐建筑(7)园林与风景建筑(8)市政建筑(9)标志建筑(10)防御建筑z按发展模式分:官式建筑与民间建筑工官制度   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制的产物。工官是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对古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代表人物:宇文恺、李诫、蒯祥。官式建筑   工官掌管下建造的

5、,设计、预算、施工都由将作、内府或工部统一掌握,不论建筑物造于何地,都有图纸、法式和条例加以约束,还可派工官和工匠去外地施工,所以建筑式样比较统一,能反映当时全国的最高技术和艺术水平。民间建筑   各地自主建造的,由各地工匠参与设计并承担施工,因地制宜,建筑式样变化多端,地方特色鲜明。z三、中国古代建筑结构及空间特征1、单体平面:采用骨架系统◆ 柱网◆ 间 由相邻两榀房架构成的结构单元称为“间”。 面阔方向,一般明间>次间>梢间。  进深方向,步架距离相等,步架指檩与檩之间的水平距离。  早期建筑的开间数有使用双数的情况,后期多用单数,阳数。z2、单体立面:造型趋于程式化  刘致平称之为

6、中国古代建筑立面的三部曲:屋顶、屋身、基础。z3、单体剖面:木结构造型合理——线的动态感z 侧脚z 生起z 凹曲面的屋面特征  ①折线构成,内凹曲线使瓦越压越紧,防止喝风灌雨。  ②利于采光。  ③使雨水摔的比较远。z单体建筑的平面、结构、造型三者不可分割z4、装饰与结构构造统一z5、建筑群体的组合z ◆ 庭院:群体组合的基本单位。 ◆ 庭院的围合方式:   一是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   二是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之为“廊院”   三是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通常称之为“三合院”;如将前面的院墙改建为房屋(“门屋”或“倒座”),则称“四合院”。 ◆建

7、筑群体组合方式:   通过建筑单体的数量叠加,以营造气势。量的增加通常是放在轴线上进行,然后通过庭院空间的开阖,控制人的心理感受,在群体空间的塑造中加入了时间因素,即人的体验,使得人们对于建筑空间的感受产生了质变。z6、独具特色的第五立面——屋顶第三章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z第一节  原始社会建筑(前六七千年~前21世纪 一、旧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   有巢氏时期——住屋之始,“构木为巢,以避群害”“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巢居、穴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