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重文轻武国策的背景和影响(定稿)

北宋重文轻武国策的背景和影响(定稿)

ID:14450132

大小:5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28

北宋重文轻武国策的背景和影响(定稿)_第1页
北宋重文轻武国策的背景和影响(定稿)_第2页
北宋重文轻武国策的背景和影响(定稿)_第3页
北宋重文轻武国策的背景和影响(定稿)_第4页
北宋重文轻武国策的背景和影响(定稿)_第5页
北宋重文轻武国策的背景和影响(定稿)_第6页
北宋重文轻武国策的背景和影响(定稿)_第7页
北宋重文轻武国策的背景和影响(定稿)_第8页
北宋重文轻武国策的背景和影响(定稿)_第9页
资源描述:

《北宋重文轻武国策的背景和影响(定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北宋重文轻武国策的背景和影响北宋重文轻武国策的背景和影响[摘要]重文轻武国策是北宋防范武将专权割据,维护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重要措施,它贯穿于北宋的政治运作中,形成“文人主政”的局面。这一政策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并对整个北宋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对北宋时期执行的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的背景和影响加以探讨。并提出当今社会要反思历史给我们带来的经验和教训。[关键词]北宋;重文轻武;背景;影响本文旨在对北宋时期重文轻武国策进行论述,目的是为了研究古代不平衡的国家政策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借古思今,为我所用。重文轻武的背景必然会结合到北宋以前的社会

2、政治制度,这说明每一个政策的实施都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也不是对前人政策的完全模仿,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所产生的。宋代“重文轻武”政策的研究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有不少文章和著作对于宋代“重文轻武”政策的背景、内容、演变、影响及本质等作出了分析,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西北大学的陈峰教授堪称国内第一人,他在其专著《武士的悲哀——北宋崇文抑武现象透析》、《北宋武将群体与相关问题研究》、《北宋武将群体与武将政策研究》等书中对北宋重文轻武的国策做了全面详尽的阐述。在这些专著中,陈峰教授主要对北宋武将群体的主要构

3、成,北宋武将群体主要类别的作为,北宋武将在枢密院地位的变迁,北宋的禁军三衙及其将帅,北宋各地统军体系中武将地位的变迁,北宋“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及其影响,北宋驭将之策的演变及其影响等问题进行探讨。其中北宋的重文抑武国策部分主要探讨了“崇文抑武”概念与宋朝之国运,北宋建国初“崇文抑武”思想及方略的萌芽,宋太宗朝“崇文抑武”方略的确立,“崇文抑武”方略的全面推行和贯彻,“崇文抑武”方略对北宋文武价值取向的影响。⑴在这些文字的叙述当中陈峰教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专著之外,陈先生还发表了与此相关的多篇论文,如《论宋朝武将培养选拔体制的缺陷及影

4、响》、《第9页共9页北宋重文轻武国策的背景和影响北宋枢密院长贰出身变化与以文驭武方针》、《宋朝的治国方略与文臣士大夫地位的提升》等。除了陈峰教授外,对宋代文武关系进行论述的还有王曾瑜的《宋朝的文武区分和文臣统兵》(《中州学刊》1984年第2期)、顾全芳的《重评北宋重文轻武的历史作用》(《学术月刊》1984年第4期)、熊燕军的《试论宋代坚持“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夏东平的《从濮仪之争看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历史学习》2005年第3期)、谭平的《论宋朝驾驭武将的宽严错位及其后果》(《成都大学学

5、报》2005年第5期)等文。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对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进行了论述,使我们对于这一政策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虽然重文轻武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并逐渐成为热点问题,但是,相比文官士大夫方面的丰硕研究成果来说,对武将群体的探讨比较薄弱。基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政策的背景与影响做一下简单的梳理和概括,并提出粗浅的认识。一、北宋重文轻武政策的背景关于北宋重文轻武政策的背景,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1、吸取唐末五代武将乱政的教训唐朝末年武将势力强大,轮流上台执政,国家处于混乱不堪的局面,王朝更替频繁,百姓苦不堪言,

6、北宋的建立正是在武将势力强大的基础上。宋太祖吸取前朝的教训,大力压制武将势力的增强。北宋初期武将的势力很强大,中央政府很难驾驭强大飙悍的武将群体,于是就开始推行“以文驭武”的方针,用文官来压制强大的武将,这就开始了重文轻武的国策。另外武将群体素质也有所下降,在北宋武将群体四个主要类别表现与作为中,将门世家、军班行伍出身者虽然存在着自身的诸多问题,如武将世家中存在依赖家门的问题,门第对他们的出身起着重要作用,军班行伍出身者在文化素质上存在先天不足的弱点,但发挥的作用最突出。⑵第9页共9页北宋重文轻武国策的背景和影响前者在北宋知名武将构成中所

7、占比例最大,后者居其次。在潜邸亲随和外戚成员中,由于其特殊的背景往往能身居高位,成为武将群体中的权贵势力。但其能力和素质也明显低下,故不仅很难出现名将,而且绝大多数能力低下,品行低劣。而在四大类别武将之外,文人为将者在军队中的总数虽然不多,但由于普遍素质较高,表现过分拙劣者很少。从北宋武将群体整体上看,其素质水平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统治者开始重视文官的作用。宋徽宗时任伯雨乃指出:“本朝太祖、太宗时,四方未平,西北未服,乃用武臣分主要地,时势所系,不得不然。及至太宗以后,迤郦悉用儒将,至于并边小郡,始用武人。此祖宗深思远虑,鉴于唐室藩镇之弊,

8、以为子孙万世之计也”。⑶从任伯雨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找到北宋重文轻武政策实施的根本原因,北宋统治者这样做也是为国家的安全来考虑的,也是为了北宋朝能够长期存在下去而采取的一个不得已的政策,在当时看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