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442085
大小:43.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7-28
《名老中医邹学熹临床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名老中医邹学熹临床经验邹学熹医易会通派 承先启后人的邹学熹马华新 整理编者按 邹学熹教授,祖籍四川新都人。他得力于已故的两位老师,一位是教他医学的廖德明先生,一位是教他易学的蔡福裔先生。在学术上他主张医易会通,指出易学是中医学的理论渊薮,而中医学则是易学原理在实际运用中的典范。邹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医易相通的原理,补充和完善了以五脏论杂病的完整体系。还在治疗八法的基础上增入镇、涩两法为十法,从而使中医的理、法、方、药一线贯通,不致脱节。邹氏毕生著作丰盛,《中国五脏病学》、《中国医易学》、《易学精华丛书》是其代表著作。在临床上颇有独到之处,如擅长用丹
2、药治顽疾;用虫介药治痰证、风证和皮肤病;扶阳敛阴药同用治危重的漏汗证;用大剂量的清热利湿药治急黄证等。由此可见,邹氏治病有经有权,把医易原理准确地落实到了辨证论治的临床上,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值得我们学习。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孙思邈邹学熹,1931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盐市口,祖籍四川新都人。抗日战争时期盐市口被轰炸,家毁父死,随母避难新都,在茶社为茶童。邹氏之母颇有学识,保存了大量易经资料,晚归即教读四书五经。12岁时拜廖德明学中医,15岁跟师开业行医,解放后参加土改医疗队巡回为县乡群众治病,医名大振,日诊百人。由于母亲和老师的教导和鼓励,
3、不仅要作个名医,而且要著书立说,为天下后世之楷模。1956年奋力考入了成都中医学院,同年于成都青羊宫百花潭畔拜蔡福裔学易。1962年毕业留校任教,1986年被评为中医内经教授。1991年被推荐为全国首批500名名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对象之一。邹氏在学术上主张医易会通,提出要在医经学派、经方学派、伤寒学派、河间学派、易水学派、温病学派、会通学派的基础上,为创立一个崭新的医易学派而奋斗!对内经和易经很有研究,十年笔耕,自成一家。1983年所著《中医五脏病学》由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深受国内 第三卷372 ####外读者好评,美国东地出版社中医专家班康德先生来
4、到成都中医学院,要求将本书译为英文本在美国出版发行,并希望按美国读者需要补充到60万字,后本书更名为《中国五脏病学》。1984年他所著的《易学十讲》由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1987年台湾千华出版公司在台湾以繁体字再次出版发行。1988年四川科技出版社再次出版发行了他著的《中国医易学》、《中医急症手册》。1992年至1994年出版发行了邹氏主编的《易学精华丛书》,计有《易学精要》、《易学图解》、《医易汇通》、《易学解难》、《易学与兵法》五种。从1994年起,香港《安康》月刊,开辟专栏长期连载他“医易会通”的文章。1991年至1994年期间,他担任了全国
5、老中医的带徒工作,无私地将学术经验传给学生,并经常给国内外学生作易经的学术讲座,讲述内容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受到了国内外学生的一致好评。邹氏的一生,亦正如一位记者在报刊上所评价的那样:“邹先生从茶童———教授———到医易学之星,走过了他人生的三步曲,这是他拼搏的结果。学术的成功,不存在出身的贵贱,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蒲松龄的自勉联说得好:“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邹氏曾因患重症肌无力后回乡间疗养,在此期间寄托于著书立说上,自谓“书不写成死不休”。8年以后,他的病竟好起来了,如果说病的好转是奇迹
6、的话,那么在病中写成的《中医五脏病学》、《中国医易学》等书,才真正算得上奇迹中的奇迹了。他的这些医易会通的著作,把博大精深的易理与医学的理、法、方、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展示于读者面前。学术精华易学家多把《内经》作为易学最主要的参考资料;中医学也将《易经》作为中医理论的渊薮。这两部书皆成书于周代,理论依据一致,都建立在古天文学、古气象学的基础之上,所以这两部书在学术上长期互相渗透,相得益彰。邹氏医易会通的学术思想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认为《内经》所讲的五运六气,就是本《易经》而来,就是一部古天文学、古气象学。“运”,是指天体运行,但观测分为东南
7、西北中五方观察,故称“五运”,这就是一部古天文学的内容。“气”,指应天体运行而产生的气象变化,有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状态,故称“六气”,这就是一部古气象学。至于天人合一、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诊断、治则、方药,莫不依据易理而来。《灵枢·针解篇》:“一天、二地、三人、四时、五音、六律、七星、八风、九野,身形亦应之。”这就是把大自然的天象变化与人体气化活动结合起来看问题,这也就是邹氏主张医易会通以防病治病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易经》和《内经》虽然历史久远,但她确实是中国古代文明史和医学史上的两颗明珠,有鉴于此,他用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笔调写了一段话,来
8、说明这个问题:“易经和内经是两部极古老的著作,她确实是中国古代文明史和医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她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