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埋管的设计及施1

地埋管的设计及施1

ID:14440985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8

地埋管的设计及施1_第1页
地埋管的设计及施1_第2页
地埋管的设计及施1_第3页
地埋管的设计及施1_第4页
地埋管的设计及施1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埋管的设计及施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地埋管的设计及施工一、概述地源热泵供热空调系统是一种使用可再生能源的高效节能、环保型的系统。冬季通过吸收大地的能量,包括土壤、井水、湖泊等天然能源,向建筑物供热;夏季向大地释放热量,给建筑物供冷。相应地,地源热泵系统分土壤源热泵系统、地下水热泵系统和地表水热泵系统3种形式。这里我们着重讲述土壤源的一般情况。土壤源热泵系统的核心是土壤耦合地热交换器,即通过换热井,利用地下闭式环路实现系统与土壤之间的热量交换。该方案只需在建筑物的周边空地、道路或停车场打一些地耦管孔,室外水系统注满水后形成一个封闭的水循环,利用水的循环和地下土壤换热,将能量在空调室内和地下土壤之间进行转换。

2、故该方案不需要直接抽取地下水,不会对本地区地下水的平衡和地下水的品质造成任何影响,不会受到国家地下水资源政策的限制。二、系统形式1、埋管形式。换热器埋管形式可采用垂直布置或水平布置方式,可在现场勘测的基础上,并结合现场可用地表面积、当地土壤类型及钻孔费用来确定。水平布置的方式通常为浅层埋管,可采用人工挖掘管沟,初投资一般较低,但其换热性能比垂直布置时差很多,并且往往受可利用土地面积的限制,所以在实际工程中,一般采用垂直埋管布置方式。垂直埋管大致有3种形式,U型管、单管型、套管型。这三种形式中套管型的内外管中流体换热时存在热损失,单管型的使用受水文地质条件的限制,所以以U

3、型管的应用最多,其管径一般在50mm以下,埋管越深,换热性能越好,资料表明最深的U型管埋深已达180m。U型管的典型环路有3种,其中使用最普遍的是在每个竖井中布置单U型管。2、连接方式地下换热器中流体流动的回路形式有串联和并联两种。串联系统管径较大,管道费用较高,并且压降特性限制了系统能力。并联系统管径较小,管道费用较低,且常常布置成同程式,当每个并联环路之间流量平衡时,其换热量相同,其压降特性有利于提高系统能力。因此在实际工程中一般采用并联同程式。三、管材选择一般来讲,一旦将换热器埋入地下后,基本不能进行维修和更换,这就要求地下埋管管材的化学性能性质稳定并且耐腐蚀。另

4、外由于需要埋入地下的管道的数量较多,所以还应优先考虑使用价格较低的管材。这样塑料管就成为首选。目前最长使用的是聚乙烯(PE)和聚丁烯(PB)管材,它们可以弯曲或热熔成更牢固的形状,使用寿命在50年以上。而PVC管材由于不易弯曲,接头处耐压能力差,容易导致泄漏,因此,不推荐用于地下埋管系统。四、系统设计1、建筑物冷热负荷及冬夏季地下换热量计算建筑物冷热负荷计算与常规空调系统冷热负荷计算方法相同,可参考有关空调系统设计手册,在此不再赘述。 冬夏季地下换热量分别是指夏季向土壤排放的热量和冬季从土壤吸收的热量。可以由下述公式[2]计算:         Q土1=Q1×(1+1/

5、COP1) Q土2=Q2×(1-1/COP2)其中Q土1--夏季向土壤排放的热量,kW Q1 --夏季设计总冷负荷,kW Q土2--冬季从土壤吸收的热量,kWQ2--冬季设计总热负荷,kWCOP1 --设计工况下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系数COP2--设计工况下水源热泵机组的供热系数2、管径的确定在工程中确定管径须满足两个条件:a)管道要大到可以满足最小的输送功率;b)管道要小到足够使管道内保持湍流以保证流体与管道内壁的换热。显然,上述两个要求相互矛盾,需要综合考虑。一般并联环路用小管径,集管用大管径,地下换热器埋管常用管径有20,25,32,40,50mm,管内流速控制在1

6、.22m/s以下,对于更大管径的管道,管内流速控制在2.44m/s以下,或把各管段每m当量长度的压力损失控制在0.04m以下。2、埋管管长的确定确定地下换热器长度除了要知道系统布置和管材外,还需要知道当地的土壤物性参数资料,如地下温度,传热系数等。在实际工程中,可以利用管材“换热能力”来计算管长。换热能力即单位垂直埋管深度或单位管长的换热量,一般垂直埋管为70-110w/m(井深)或35-55w/m(管长),水平埋管为20-40w/m(管长)。设计时可取换热能力的下限值,即35w/m(垂直埋管管长),具体计算公式如下L=Q/35m3、确定竖井数目及间距在国外竖井深度多采

7、用50-100m,设计者可以在此范围内先选择一个竖井的深度H,代入下式计算竖井数目:N=L/2H式中N竖井总数,H竖井深度,2竖井内管长约等于竖井深度的2倍。然后对计算结果进行圆整,若计算结果偏大,可以增加竖井深度,但不能太深,否则钻孔和安装成本大大增加。关于竖井间距的有关资料指出,U型管竖井的水平间距一般为4.5m,也有实例中提到DN25的管,其竖井水平间距为6m,而DN20的U型管,其竖井的水平间距为3m。若采用串联连接方式。可采用三角形布置来节约占地面积。5、管道的压力损失在同程系统中,选择压力损失最大的热泵机组所在环路作为最不利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