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菌发生规律及防治

探讨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菌发生规律及防治

ID:14392577

大小:10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8

探讨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菌发生规律及防治_第1页
探讨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菌发生规律及防治_第2页
探讨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菌发生规律及防治_第3页
探讨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菌发生规律及防治_第4页
资源描述:

《探讨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菌发生规律及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探讨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菌发生规律及防治摘要:水稻产区中,中国及东南亚国家重要细菌病害之一是水稻细菌性基腐病(ricebacterialfootrot),在局部水稻产区不同年份起灾流行。本文针对该病害在中国的病原细菌的分类现状、发生危害情况、寄主范围、侵染特性、致病性致、病因子等相关发生规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的问题。关键词:玉米狄克氏细菌;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发生规律和防治 0.引言水稻上重要病害之一是由玉米狄克氏细菌引起的水稻细菌性基腐病(ricebacterialfootrot),在中国的15个省(市)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先后报

2、道发生,部分地区危害较重。从分蘖期到穗期均可发病,产生白穗,茎基部腐烂,罹病水稻分蘖减少,严重的可造成水稻大面积失收,秕谷,目前已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水稻的生产。品种抗性测定和田间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间的抗性差异显著,通常,早稻比中稻、晚稻抗病;籼稻比糯稻、粳稻抗病;杂交稻比常规稻抗病。在实际生产中对该病的防治除了抗病品种之外,仍要以防治药剂为辅助。由于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是20世纪70年代末首次报道的新病害,目前该病害有逐年加重和扩展蔓延的趋势,但国内外对该病害的发生机理还缺乏更加深入和系统的研究。为了更好地指导该病害的科学防治,便于对水稻基

3、腐病的深入研究,本文对水稻基腐病的分类地位、发生现状及机理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今后应重点研究的方向。1概况1.1危害及病原种子萌芽过程中侵入,可造成烂芽、烂种。大田期一般发病发生在分蘖至灌浆期都有。至病后植株茎基部逐渐变黑并且开始腐烂,伴有腐臭味。随着病情越来越重,病株根茎处极容易折断。在同一稻丛中常与健株相混生,并在田间病株呈现零星分布。如果在水稻分蘖期发病,病株会吵醒心叶青卷,逐渐枯黄,外观呈现受螟虫危害的枯心苗。如在灾圆秆拔节期发病,叶片从叶尖到叶茎逐渐变黄,叶鞘近水面处有中间青灰色、边缘褐色的长条形病斑。发病在孕穗期以

4、后,常呈现为急性青枯死苗现象,病株先失水青枯,形成枯穗、半枯穗和枯孕穗,部分病株基部以上2~3个茎节出现同时变褐黑色,并生有少量倒生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病原为Erwiniachrysanthemipv.zeae(sabet)Victria,arboledaetMunoz.,称菊欧文氏菌玉米致病变种,属菊欧氏杆菌属细菌。细菌单生,两端钝圆,短杆状,大小为(2.6-3)um*(0.6~0.8)um,无芽孢和荚膜,革兰氏染色,鞭毛周生。在牛肉浸膏蛋白胨脂基上菌落呈变形虫状,初期为乳白色,后期变为无光泽,土黄色。不耐盐,厌氧生长,能使多种糖产酸,产生

5、吲哚,使明胶液化,而且对红霉素敏感,产生抑制圈。1.2.发生规律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病原可在病稻茬、病稻草和杂草上越冬。病菌从水稻伤口、水孔、根系和叶鞘伤口侵入,以茎基部和根部伤口侵入为主。在病菌成功侵入植株后,最先从根基部气孔中系统开始感染,然而会重复感染在整个生育期。抗病性在不同水稻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容易在移栽时根部造成伤口,因秧苗素质差,有便于细菌侵入,发病重;偏施迟施氮肥、缺少钾肥和有机肥的田块,发病重;长期抠水的田块,发病重;黏重土壤通气性差、地势低,发病重;分蘖末期烤田过度易发病。一般晚稻发病重于早稻。一般有3个明显的高峰容易使大田

6、发病,进入第一次发病高峰,即分蘖期,以“枯心型”病株为主;第二次发病高峰为孕穗期,以“剥死型”病株为主;第三次发病高峰为抽穗灌浆期,以“青枯型”病株为主,之后出现白穗,孕穗等症状。2发病特点2.1品种差异不同水稻品种对该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一般抗病规律大致表现为常规稻抗性弱于杂交稻。2.2偏施氮肥发病重不施钾肥和锌肥、偏施氮肥的田块,发病重,尤其是施尿素超过10kg分蘖肥每667m2的田块,发病较重。2.3病情发展快,为害重气候条件适宜(高湿、高温)使该病菌迅速传播蔓延发病重。2.4秧苗差易发病据调查,选用秧苗素质好的壮秧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秧

7、苗栽后返青快,现拔现栽,抗病力强,发病较轻;反之,则易发病。 2.5病菌从伤口侵入病菌主要从叶上的伤口、气孔、叶鞘、根系和茎基部伤口侵入,以茎基部和根部伤口侵入为主,侵入后在根基部的气孔系统感染。 3防治技术3.3.1调整茬口布局实行水旱轮作,可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据2007年调查分析,枯穗率、病丛率和水旱轮作区的病田率,分别为0.10%、0.49%和22.28%,而连作区为1.66%、6.34%和61.49%。3.3.2选用抗病品种一般防治该病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是选用抗病品种。大田观察发现,籼稻和糯稻较粳稻抗性好。在广东粳稻产区,不同品种

8、之间发病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以扬辐粳8号发病最重,其次为武粳13,武育粳3号和盐稻9号发病相对较轻(表1)。2007年在广东一农户的同一块稻田中,发现同时种植有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