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370740
大小:1.02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28
《相遇问题市中程言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相遇问题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6—48页的信息窗5第3个红点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事例,运用模拟表演,理解相遇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这三个数量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两个物体”、“两个地方”、“同时出发”、“相对而行”、“最后相遇”等关键词的含义,逐步提炼形成相遇问题,学会分析、解答相遇问题。2.结合具体情境,运用摘录、表格、画图等策略引导学生整理信息、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构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运用知识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建立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构建“速度和×时间=总路程”模型。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学生准备:直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借助身边实例,复习引入新知。课前老师做了一个小调查,我们班的王宇家住在学校南面,他每天步行上学,每分钟走70米,5分钟来到学校,你能算出王宇家到学校相距多少米吗?学生口答:70×5=350(米
3、)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谁会用一个数量关系式来表示?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板书:速度×时间=路程。11同样,李青家住在学校的北面,她步行每分钟走65米,也用了5分钟来到学校,李青家到学校的距离呢?学生口答:65×5=325(米)这个算式用哪个关系式表示?(速度×时间=路程。)能把其它几个关系式也说出来吗?学生回答: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根据以上的信息,你能算出王宇家到李青家相距多少米吗?(学生回答)【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上学的熟悉情境,针对性地复习旧知识,抓住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4、趣。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2.鼓掌游戏,呈现课题。看来同学们对过去的行程问题掌握得不错,为自己鼓鼓掌,加加油!(学生鼓掌)同学们,你发现了吗?鼓掌也是很有学问的,你们鼓掌时两只手是怎样运动的呢?学生边做鼓掌的动作,教师边引导学生理解:两掌手心相对,一个向左,一个向右,面对面,这叫相对,也叫相向。两掌相离,这叫相背。相背时,两掌会越来越远,相对(相向)时,两掌会越来越近,最后会相遇。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两手运动:地点:两地 时间:同时结果:相遇方向:相对(相向)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相遇问题
5、。板书课题:相遇问题【设计意图:通过鼓掌这个动作,学生能形象地理解“两地”、“同时”、“相对”、“相遇”等词的含义,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新知做好准备。】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明确同时、相向、相遇、的含义。出示课本46页红点题目:小萍和小明同时从家去栈桥,经过6分钟两人在栈桥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11仔细观察情境图,图中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有几个人在运动?出发时间怎样?从哪里出发?出发后方向怎样?请大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小组内交流这道题目的意思。并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预设学生回答:小萍的速度是65米/分,小明
6、的速度是75米/分。用的时间是6分钟(提问:这里的6分钟是谁的时间?为什么?)小萍和小明都用了6分钟,他们是同时走的,到相遇为止的时间是一样的。提问:每走1分钟,她们之间的距离怎样?结果如何?(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小萍和小明在相同的时间,同时出发,相向(相对、面对面)行走,最后在同一个地方相遇。板书:人:两个时间:同时地点:两地方向:相向(相对)结果:相遇总结:像这样,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对而行,最后相遇,他们所走的路程之和正好等于两地间的距离。我们称它为相遇问题。2.模拟相遇情境。我们理解了题意,能不能把小萍和小明同时从家去栈桥的过程
7、表演出来呢?提示:想一想,在表演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表演前两人先商量一下注意事项。(注意:同时、相向、相遇、小萍慢、小明快)模拟:找两名学生上台表演。交流:表演完后,根据他们表演的情况,提出:大家对他们的表演还有什么好的建议?3.整理信息,理解题意。你能用喜欢的方法对题目中的信息进行整理吗?学生进行整理,然后组内成员进行交流。猜测:可能出现列表或画线段图两种方法。(教师巡视、指导)讨论: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的和与两家距离有什么关系?,要求“小萍小明家相距多少米?”就是求什么?要怎样计算呢?(小组同学讨论、交流。)明确:两家距离等于相遇时两人所
8、走路程的和。11【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模拟相遇表演,加深了对“两个、两地、同时、相向(相对)而行、相遇”的理解,从而抓住相遇问题的关键,让学生准确的领会相遇问题的特点。在整理信息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