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358364
大小:523.50 KB
页数:279页
时间:2018-07-28
《灯,永远亮着第五稿20110426 - 华士实验小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灯,永远亮着 ——名校长吴辰评传 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灯,并期盼这盏灯永远亮着。 ——题记 278 点亮生命中的每一盏灯 朱小蔓 我和吴辰同志相识相知近二十个年头。她是我十分敬重的一位女校长。因为有共同的教育志趣、相近的时代经历,又因为都是女性,所以在平日交往中就更多了些惺惺相惜、互相欣赏、彼此援助和激励。 在我的印象中,吴辰同志一身活力,总有使不完的劲。
2、她热爱乡土,专注办学,坚毅能干;她敢想敢为,大胆革新,勇于担当;她善待同事,乐于助人,品德高尚。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她始终将生命之根深安在这块生于兹、长于兹的土地上,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注于学校发展。她带领团队像创造令人瞩目的中国经济发展的“苏南”模式一样走出一条同样令人瞩目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的“苏南”模式。从1991年开始,吴辰同志出任校长,在她带领下,一所百年的农村小学奇迹般地发展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教育集团。她的团队创造性地建构了有中国特色的人文主义农村教育模式,并为苏南地区新农村建设开辟了一
3、条基础教育与社会经济互为支撑的和谐发展道路。她闯出的教育事业和人生道路越走越宽,她的创造、她的贡献与我们伟大祖国蓬勃向前的事业同行、同辉。说实话,多年来我对吴校长及其团队所取得的骄人成就,一直密切关注,十分敬佩和赞叹。适逢《灯,永远亮着——名校长吴辰评传》即将付梓,嘱我为序,让我有机会向吴辰同志表达由衷的祝贺和敬意。 《灯,永远亮着——名校长吴辰评传》全景式地记录和评述了吴辰同志不断进取、挑战自我的人生历程和生命事迹。吴辰同志曾说过:“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灯,期盼这盏灯永远亮着。”我能感受得到
4、,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和校长,她时刻在准备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而且,在我看来,她一路来就是一个点灯的人。吴辰深知,要做一个点灯人,自己心中就要有一盏不灭的灯:“无论何时何地,永远保持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永远保持对生活的热爱;面对困苦,面对是非,我们的内心要有一种温和而强大的力量,要让自己的灵魂在更高远处微笑。”我深信,正是这种源自信念和理想的最强劲的力量,支撑着吴辰不断克服困难,不懈地探索农村教育发展新的路径和新的境界。 作为师生精神家园的“点灯人”,吴辰有着强烈的创业意识和责任感。1991年她作为中国第
5、一批小学校长赴日考察教育,回国后就抱定一个信念:让农村孩子也要受良好的教育。这成为了她的一种生命承诺。二十年间,她带领团队,经过四次创业,终于将一所普通乡镇中心小学发展为包含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学校、国际学校在内的近万人的国际教育集团。第一次创业,华士中心小学成为江苏省实验小学;第二次创业,华士中心小学合并两所初中,建立华士实验学校,在苏南地区率先探索九年一贯制教育;第三次创业,建立国际部,探索国际化办学模式;第四次创业,从华士镇走向江阴市,创建英桥国际学校。在这每一次创业的背后,都有吴辰用生命
6、铸就的精彩故事,她的事业蓬勃发展,她的生命愈加辉煌。 作为师生精神家园的“点灯人”278 ,吴辰不断从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那儿汲取丰富的思想养料,认定“教育就是要培养真正的人”。在她校内不仅建有“陶行知纪念馆”“,而且建有“苏霍姆林斯基纪念馆”----那是在全世界唯一一个建在苏氏的祖国----乌克兰之外的”“苏馆”“啊!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自在、自主、自动地发展,享受不断创造带来的成功喜悦,吴辰提出“让校园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人人都享有一份爱,人人都得到尊重
7、,人人都享有机会,人人都有所追求,人人都体验到欢乐和成功”,进而在学校倡导“同心、同行、同乐”和“我们创造,我们欢笑”的校园精神文化。她立足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要求教师“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应该让孩子从心底里笑出来”。她说:“我们要像大自然对待万物那样,只要种子落进土壤,大自然就奉献阳光雨露。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让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让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获取成功。希望我们的老师从最细致处做起,真正地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哪怕是发展有困难的,甚至是有缺陷的。我们的
8、校园应该是个充满生机的地方,应该是个让人获得自尊和自信的地方。”2002年吴辰在访问乌克兰帕夫雷什中学后大胆提出:“我们一定要让学生的心灵更为开放,让小校园包容大世界、大文化,让这些乡村的孩子不管将来身处何方、从事何种职业,都是一个能自我评价、自主选择、自主决断并能承担责任的人,是一个有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时刻关注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的人,是一个具有世界胸怀、全球意识与国际眼光的世界公民。”于是,她进一步清晰了华士教育的培养目标,为中国农村教育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