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评弹叙事研究

ID:1433674

大小:118.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7-11-11

苏州评弹叙事研究_第1页
苏州评弹叙事研究_第2页
苏州评弹叙事研究_第3页
苏州评弹叙事研究_第4页
苏州评弹叙事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州评弹叙事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苏州评弹叙事研究——以中篇弹词《雷雨》为中心袁静指导老师刘祥安摘要:本文以中篇弹词《雷雨》为典范,探讨话剧到评弹改编后叙事形态的转换,总结评弹表演过程中演员本我、说书人、人物与人物内心世界间的复杂语法,揭示评弹艺术独特魅力的根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尝试讨论评弹在创新之路上可能面临的挑战,为评弹的现代化路径提出自己的阐述。关键词:评弹;叙事;《雷雨》;现代化路径;第一章绪论1.1苏州评弹概况苏州评弹(以下简称“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两个曲种的合称。二者都是主要用苏州方言叙述故事的口头表演艺术,自明清起流传于

2、吴地民间。凭借“说、噱、弹、唱”四大技艺和婉转动听的苏州话,评弹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声音”。它注重细腻刻画心理,抒发情感,俗中显雅的风格透露出江南吴文化的精粹。上世纪30—40年代,评弹在长三角地区长演不衰,可谓风靡一时。当下,江浙沪地区的街巷坊间仍有一批稳定的“老书迷”、“老听客”,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退休的老年听众,每天准时去附近的书场捧场。在一些旅游景点,评弹的弹唱部分也常常成为“吴侬软语”的代表吸引游客。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影视文化的冲击,人们的休闲方式远越来越丰富多样。评弹艺术虽仍葆有旺盛的生命力,也受当

3、下时代语境等多方面剧变的影响,不得不面临市场的考验。况且评弹多讲述传统话本故事[[]如传统书目有:(评话类)《三国》《武松》《七侠五义》,(弹词类)《珍珠塔》《玉蜻蜓》《三笑》);],习惯快节奏生活的年轻人少有时间和耐心去书场听书。听众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这为评弹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挑战:老年人为主意味着书票价格较低,必然不利于书场的经营和演员的生计,导致多处书场萎缩、书目陈旧或低劣的现状。部分演员急功近利,过度重视商业和评奖演出,或只唱曲而不擅说表,或不愿奔波各地书场说长篇。这更加重了评弹艺术发展停滞不前,甚

4、至变质变味的现状。对此,国家和政府已给予相当的支持,于2006年5月将评弹列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相关部门开始大力抢救传统书目,并着重加强长篇书目建设,扶持书场的发展。另一方面,评弹艺术工作者也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变革,探求更广大的发展空间。如何在不失本味的基础上改革创新,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为苏州评弹的艺术魅力所吸引、折服——是当下各类评弹艺术理论研究的直接目的。1.2中篇弹词《雷雨》的背景及影响戏剧大师曹禺的《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一座永垂不朽的里程碑。自问世起,这部经典之作就不断被不

5、同剧种或曲艺形式搬演,阐释成不同面貌。早在上世纪40年代——正值苏州评弹空前繁盛,上海就出现了改编自话剧文本的长篇弹词《雷雨》,演出者是当时被美誉为“弹词皇后”的范雪君。后又有50年代的庞学卿版本,具体内容不详。[[]周良主编:《听书备览》,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0年版,第84页。]二者底本故事与话剧大同小异,都是在平铺直叙的基础上扩充细节叙述。据流传情况看,听众对长篇评弹《雷雨》并不十分认可,反应较平淡。2007年,上海东方电视台播出评弹综艺剧《雷雨》(共四集),将评弹的说表、唱段与戏剧表演、写实的剧场布

6、置融为一体,观众反响热烈。同时,也有质疑的声音,认为这样一部“评弹版的话剧”不伦不类,不利于评弹艺术自身的发展导向。[[]如吴文科:《排演大戏:一种令人忧虑的曲艺经营现象》,吴人:《“大评弹”》,引自《评弹艺术》(内部刊物),2007年12月(第三十八集);耳聆:《评弹情景化的质疑》,《文汇报》,2008年3月18日。]2010年曹禺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苏州评弹团推出了精心改编、名家排演的中篇弹词《雷雨》。评弹《雷雨》先后公演于梅兰芳大剧院、长安大戏院,北大、清华、南开等全国30多所高校,一时好评如潮。直至今

7、天,中篇弹词《雷雨》边演边改、十易其稿、日臻成熟,2009年上演以来受到广大高校师生的热烈欢迎。青年学子们透过评弹的窗口,领略了吴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说唱艺术的无穷魅力。青年学生对《雷雨》的底本故事均有一定了解。话剧《雷雨》是西方现代文明直接影响下的“新文学”产物,深入挖掘了原始人性欲望与社会制度、道德伦理间的矛盾。然而,评弹作为通俗文艺,人情伦理是拉拢大众的首要主题。中篇弹词《雷雨》必然在二者间做出折中调和,并结合自身艺术特性与时代特征重新阐释原故事。它为评弹艺术面向青年学生的改革创新之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1.3

8、本文研究方法及基本观点苏州人称评话为“大书”,弹词为“小书”,统称“说书”。所谓“书”,无非就是故事,因而不少研究者联系西方叙事学探讨评弹的形式特征。但是,评弹作为一整个表演过程,演员的动作、表情,书场环境和听众的响应都是重要的叙事成分。以静态小说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经典叙事学理论显然不够。需给予书场特殊格局下的剧场性和口头表演的叙事形式以充分重视。评弹作为一门传统曲艺,一方面凭借脍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苏州评弹叙事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苏州评弹叙事研究——以中篇弹词《雷雨》为中心袁静指导老师刘祥安摘要:本文以中篇弹词《雷雨》为典范,探讨话剧到评弹改编后叙事形态的转换,总结评弹表演过程中演员本我、说书人、人物与人物内心世界间的复杂语法,揭示评弹艺术独特魅力的根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尝试讨论评弹在创新之路上可能面临的挑战,为评弹的现代化路径提出自己的阐述。关键词:评弹;叙事;《雷雨》;现代化路径;第一章绪论1.1苏州评弹概况苏州评弹(以下简称“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两个曲种的合称。二者都是主要用苏州方言叙述故事的口头表演艺术,自明清起流传于

2、吴地民间。凭借“说、噱、弹、唱”四大技艺和婉转动听的苏州话,评弹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声音”。它注重细腻刻画心理,抒发情感,俗中显雅的风格透露出江南吴文化的精粹。上世纪30—40年代,评弹在长三角地区长演不衰,可谓风靡一时。当下,江浙沪地区的街巷坊间仍有一批稳定的“老书迷”、“老听客”,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退休的老年听众,每天准时去附近的书场捧场。在一些旅游景点,评弹的弹唱部分也常常成为“吴侬软语”的代表吸引游客。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影视文化的冲击,人们的休闲方式远越来越丰富多样。评弹艺术虽仍葆有旺盛的生命力,也受当

3、下时代语境等多方面剧变的影响,不得不面临市场的考验。况且评弹多讲述传统话本故事[[]如传统书目有:(评话类)《三国》《武松》《七侠五义》,(弹词类)《珍珠塔》《玉蜻蜓》《三笑》);],习惯快节奏生活的年轻人少有时间和耐心去书场听书。听众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这为评弹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挑战:老年人为主意味着书票价格较低,必然不利于书场的经营和演员的生计,导致多处书场萎缩、书目陈旧或低劣的现状。部分演员急功近利,过度重视商业和评奖演出,或只唱曲而不擅说表,或不愿奔波各地书场说长篇。这更加重了评弹艺术发展停滞不前,甚

4、至变质变味的现状。对此,国家和政府已给予相当的支持,于2006年5月将评弹列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相关部门开始大力抢救传统书目,并着重加强长篇书目建设,扶持书场的发展。另一方面,评弹艺术工作者也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变革,探求更广大的发展空间。如何在不失本味的基础上改革创新,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为苏州评弹的艺术魅力所吸引、折服——是当下各类评弹艺术理论研究的直接目的。1.2中篇弹词《雷雨》的背景及影响戏剧大师曹禺的《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一座永垂不朽的里程碑。自问世起,这部经典之作就不断被不

5、同剧种或曲艺形式搬演,阐释成不同面貌。早在上世纪40年代——正值苏州评弹空前繁盛,上海就出现了改编自话剧文本的长篇弹词《雷雨》,演出者是当时被美誉为“弹词皇后”的范雪君。后又有50年代的庞学卿版本,具体内容不详。[[]周良主编:《听书备览》,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0年版,第84页。]二者底本故事与话剧大同小异,都是在平铺直叙的基础上扩充细节叙述。据流传情况看,听众对长篇评弹《雷雨》并不十分认可,反应较平淡。2007年,上海东方电视台播出评弹综艺剧《雷雨》(共四集),将评弹的说表、唱段与戏剧表演、写实的剧场布

6、置融为一体,观众反响热烈。同时,也有质疑的声音,认为这样一部“评弹版的话剧”不伦不类,不利于评弹艺术自身的发展导向。[[]如吴文科:《排演大戏:一种令人忧虑的曲艺经营现象》,吴人:《“大评弹”》,引自《评弹艺术》(内部刊物),2007年12月(第三十八集);耳聆:《评弹情景化的质疑》,《文汇报》,2008年3月18日。]2010年曹禺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苏州评弹团推出了精心改编、名家排演的中篇弹词《雷雨》。评弹《雷雨》先后公演于梅兰芳大剧院、长安大戏院,北大、清华、南开等全国30多所高校,一时好评如潮。直至今

7、天,中篇弹词《雷雨》边演边改、十易其稿、日臻成熟,2009年上演以来受到广大高校师生的热烈欢迎。青年学子们透过评弹的窗口,领略了吴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说唱艺术的无穷魅力。青年学生对《雷雨》的底本故事均有一定了解。话剧《雷雨》是西方现代文明直接影响下的“新文学”产物,深入挖掘了原始人性欲望与社会制度、道德伦理间的矛盾。然而,评弹作为通俗文艺,人情伦理是拉拢大众的首要主题。中篇弹词《雷雨》必然在二者间做出折中调和,并结合自身艺术特性与时代特征重新阐释原故事。它为评弹艺术面向青年学生的改革创新之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1.3

8、本文研究方法及基本观点苏州人称评话为“大书”,弹词为“小书”,统称“说书”。所谓“书”,无非就是故事,因而不少研究者联系西方叙事学探讨评弹的形式特征。但是,评弹作为一整个表演过程,演员的动作、表情,书场环境和听众的响应都是重要的叙事成分。以静态小说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经典叙事学理论显然不够。需给予书场特殊格局下的剧场性和口头表演的叙事形式以充分重视。评弹作为一门传统曲艺,一方面凭借脍炙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