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环境地学基础》期末试题库

2011年《环境地学基础》期末试题库

ID:14313706

大小:1.84 M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27

2011年《环境地学基础》期末试题库_第1页
2011年《环境地学基础》期末试题库_第2页
2011年《环境地学基础》期末试题库_第3页
2011年《环境地学基础》期末试题库_第4页
2011年《环境地学基础》期末试题库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年《环境地学基础》期末试题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环境地学基础》期末试题(A/B卷——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1.太阳活动:指太阳大气的运动和变化。1.太阳日:是以太阳作参照,地球上的任意一点连续两次经过太阳圆面中心的时间间隔,其长度为24小时。1.黄赤交角:黄道面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23°26’)1.黄道面:地球的公转轨道面。1.高原:海拔高度在600m以上,表面较为平坦或略有起伏,四周常有崖壁与较低的地形单元分界。1.盆地:四周是高原或山地,中央低平的地区,外形似盆而得名。2.震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的大小。2.烈度:地震对地

2、面的影响和破坏程度。2.滑坡:在重力作用下坡体的快速下滑运动。2.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和水流的具有强大破坏力的特殊洪流。2.羊背石:因冰川的侵蚀作用形成的迎流面光滑而平缓、背流面陡峭且粗糙的羊背石地形。2.鼓丘:由冰渍组成的几十米高、几百米长的流线形丘陵。2.新月形沙丘:在风向比较固定的风力作用下形成的堆积地貌,形似新月,其两翼顺着主风向延伸,一般主风坡凸而平缓,背风坡位于两翼之间,凹而较陡,沙丘高度一般为数米至30余米。3.矿物: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天然单质和化合物。3.风化作用:岩石圈深部形成的物质(岩石和矿石)接近或出露地表后,由于物理化

3、学条件发生巨变,失去了原有的平衡,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及生物作用下,岩石和矿物在原地发生崩解、破碎、分解等一系列物理和化学过程。3.三角洲:在河流入海、入湖地区,水体的动力结构发生变化形成的平面上呈三角形的堆积体。3.阶地:在水下岸坡坡脚,由向海运移的泥沙堆积形成的堆积体。3.位温:把气块干绝热移动到标准(常取1000hPa)高度时的温度θ=T(1000/P)0.286(次方)。3.逆温:对流层中出现的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升高的现象。3.锋:两个具有不同性质的气团相互接触时,在它们中间就会形成一个狭窄的过渡地带,这个过渡地带就叫锋。4.气候: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长时间

4、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时期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4.干绝热直减率:干空气和未饱和的湿空气的气块绝热上升(下沉)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上升)值。4.大气稳定度:气块受任意方向扰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4.相对湿度:大气中实际水汽含量与饱和时水汽含量的比值。(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比)4.露点温度: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时,气温下降到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4.水循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4.水量平衡:对于任意选择的区域(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

5、水量与支出的水量的差额必等于该区域(水体)蓄水量的变化。5.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m3/s)5.径流模数:指流域单位面积上的平均径流量。(M=Q(流量)/F(流域面积km2)x1000)5.径流深度:某一时段内径流总量平均分布于全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层厚度。5.阳离子交换量:指土壤胶体能吸附各种阳离子的总量。(代表土壤可能保持的养分数量)5.侵入体:指由外界进入土壤的特殊物质。(土壤中不是由成土过程所产生的特殊物质)5.土壤环境污染:土壤环境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超过土壤自净能力,或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积累量超过土壤环境基准,或土壤环境标准。5.水土流失:由于水力以及水力

6、和重力作用而搬运移走土壤物质的过程。5.土壤盐碱化:指易溶性盐分主要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简答题:1.地球自转(或公转)的地理意义是什么?⑴自转:产生了两极和赤道、形成了昼夜交替、形成了地方时、使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产生了潮汐摩擦阻力、造成地球正题自转同其局部运动的差异。⑵公转: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的划分。1.简述局部地形是如何影响气候的?海拔高的地区,由于太阳辐射通过大气路程缩短,空气稀薄,以及水汽和悬浮物质相应减少,故大气对辐射的吸收和散射必然减弱,从而太阳辐射通量增加。高大的地形可阻碍大气的运动,引起大气速度和方向的改变,

7、且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大气中含水量相应减少。1.南、北半球的四季形成有何差异?1.试描述两至日和两分日时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分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北比南高,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南比北高,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春分日与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正午太阳高度南北等高,昼夜南北等长。1.行星运行有何规律?①各行星围绕太阳在一椭圆形轨道上运行,太阳位于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