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292146
大小:54.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7-27
《《走进新课程》填空124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走进新课程》填空124道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这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3.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4.课
2、程改革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5.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6.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
3、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7.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8.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9.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
4、)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10.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是:(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11.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的、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等部分。12.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从教师与
5、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13.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变化: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14.当前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6、、(探究学习)。15.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16.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带来的哪些变化: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师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请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备课的方式)和(关注点)。“以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的对策。促使教师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7、而不是在课堂上简单地再现教材。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对教材的把握能力依然是必要的,但似乎已不够了,自主实践将会引发学生形形色色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储备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此外,更具挑战的是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17.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18.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是: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原则,重建高中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有机联系起来,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
8、养有机结合起来;增设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的(课程领域)或(课程门类),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以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提供理想的课程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的发展功能;建立(学生自定学习计划)制度、(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学分制管理)制度,以为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提供制度保障;建立(校本教学研究)制度,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完善(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