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节课

第一百七十五节课

ID:1429045

大小:106.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7-11-11

第一百七十五节课_第1页
第一百七十五节课_第2页
第一百七十五节课_第3页
第一百七十五节课_第4页
第一百七十五节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一百七十五节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一百七十五节课思考题928、听法的时候,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你平时是怎么做的?若看到有些道友行为不如法,你打算怎样帮助他纠正?929、有些人认为:“快乐虽然得不到,但痛苦是应该避免的。假如没有奔波劳碌,就会遭受种种不悦的结果。”对此你该如何驳斥?930、对于万事万物的贪爱,怎么样才能息灭?这种观察方法可对治你的哪些烦恼?931、有些人声称:“幻化般的外境是不存在的,但感受它的心识应该存在。”这种观点正确吗?请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通达这一点后,怎样将之运用于实际生活中?932、你有没有找到真实的“我”?你是用什么方法寻找的?对抉择空性的这些教言,你平时以什么样的态

2、度来对待?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顶礼文殊智慧勇士!顶礼传承大恩上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17-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大家在听法时,一定要调整自己的心态:首先感恩诸佛菩萨和传承上师,这是顶礼句的内容;然后想到听法是为了利益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这是第二个重要问题;第三是以欢喜心来谛听,我们人身难得,遇到大乘佛法,尤其是宣说空性的法门,千百万劫也难逢难遇,所以一定要以难得心、渴望心、希求心、欢喜心来倾听。每次听法都要如此,不要有精神压力或者其他情绪,这些都是不清净的意乐。听法时必须要调整自己的相续,净化自心之后,再以欢

3、喜心和恭敬心来听,这样一来,诸佛菩萨、尤其是佛法的力量和加持不可思议,每个人一定会得到非常大的利益。癸三、摄义:若触非真有,则受从何生?何故逐尘劳,何苦伤何人?总结上述内容,如果感受的因——触这里的触,并不是六境(色声香味触法)中的触,而是六根对六境的接触。不存在,只是一种分别假立,就不可能产生真实的感受。别人用语言刺伤我的痛苦、赞叹我的快乐,这些统统无法存在,因为我的心与-17-语言从来没有接触过。感受之因既然非真,其果也就不可能真实,《中观宝鬘论》云:“虚妄之种子,所生岂能真?”虚妄的种子怎么可能产生真实的果呢?同样,受之种子——触本来就是虚妄假立,那么由此所生的

4、快乐、痛苦、无记之受怎会真实呢?既然一切感受皆无实,快乐就像梦中皇宫一样看似美妙,实则无存,那么为了寻找快乐而天天追逐又有什么意义呢?有些人可能想:“虽然快乐是得不到的,但痛苦是应该避免的。如果没有劳累奔波,我就会遭受种种不悦的痛苦。”这种想法也不合理。既然触虚妄不实,如同龟毛、兔角、芭蕉树,那触所生的苦怎么会真实呢?这样的苦又如何加害你呢?痛苦的伤害完全是一种错觉,可是人们不知道,反而将虚妄的东西误认为实有,《三摩地王经》中说:“譬如有童女,夜卧梦产子,生欣死忧戚,诸法亦复然。”童女梦到生了一个可爱的孩子,后来却不幸夭折了,孩子出生时她特别高兴,孩子死亡时她悲伤不已

5、,但快乐和痛苦这两者只不过是一种幻象而已,真正用智慧来观察,其本体丝毫也不成立。因此,我们要寻找的话,最好是寻找大乐,所谓的大乐,不是分别念的假象,而是法界的究竟实义。然可惜的是,人们在寻找的过程中,往往不明就里而舍本逐末,-17-将虚假的现象执为快乐。曾有一则公案说:从前有一长者妇被婆婆责骂,特别伤心,跑到林子里打算自杀。因为想不出自杀的方法,她就爬到树上藏了起来,树下有一池清水,她的身影倒映在水中。这时一个婢女提着水罐来取水,看见水中的影子,以为是自己的身影,就说:“我的相貌十分端正啊!”于是打碎了水罐,回到主人家,对主人说:“我长得这样端正庄严,为什么让我干提水

6、这样的粗活!”主人比较有智慧,并没有责怪她,心想:“她是不是糊涂了才出此言?”就又给婢女一个水罐,很委婉地让她再去提水。婢女再次来到水边,还是看到一个很美貌、衣著光鲜的美女影子,就又把水罐打碎了。这时树上的长者妇,见婢女两次打碎水罐,觉得很好笑。婢女突然看到影子在笑,而自己正在生气,于是悟到不是自己的影子。仰面一看,才发现有一美貌的长者妇躲在树上。这个故事说明了,人们所执著的快乐之源,其实只是一种幻影,真正的快乐之源另在他处。世间上很多人每天竭力去寻找快乐,但是在有漏法中找到快乐,这是根本不现实的。就像《四百论》中所抉择的,在名言中,轮回的本体唯是苦性,不管你多有钱、

7、多有地位,即便一切欲妙样样齐全,痛苦也会此起彼伏、纷至沓来。大多数领导、富翁、社会名流都是如此,从其-17-生活经历也看得出来,他们在这个轮回中非常痛苦,这说明在名言中轮回皆苦,一切感受都是痛苦的。因此,南传佛教的修行人抉择受念处时,就是把感受抉择为苦性。快乐其实也是一种苦,因为它刹那刹那变化,不可能永恒不变,故属于行苦当中。我们依靠诸佛菩萨的加持来修行,在名言中这种快乐最真实,而一旦抉择究竟胜义时,就要知道所谓的受也是空性,若能通达这一点,便不会去追求海市蜃楼般的快乐了。下一个颂词,有些科判说是“观察受果”,但这里包括在“摄义”当中。若见无受者,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