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ID:14290130

大小:19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7

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1页
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2页
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3页
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4页
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安徽中加学校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试卷说明:本试卷分为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1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综合题。全卷共七大题,19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省(市)芜湖市学校安徽中加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打印:中加学校文印室密封线内不要答题第1卷一、(12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踪迹护生符击扬文字B.提纲委婉语心得体会C.朗颂规画图不经之谈D.理采椭园形书生意气2.下面一段话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对联,是一种绘声绘色的文学样式,它要求形式上双管齐下,内容上

2、别有用心,好的对联看似信手拈来,其实已凝聚了作者的智慧。A.绘声绘色B.双管齐下C.别有用心D.信手拈来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措施不到位,一些古代建筑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B.博士村官的农技课对大家都非常感兴趣,会议室里挤满了前来听课的村民。C.部分地区和行业出现了人为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D.既有数量的提高,又有质量的增长,这才是承接产业转移的真正意义所在。4.下列句子中,不能用来替换画线句子的一项是(3分)巴金写了二十多部中篇和长篇小说,七十多篇短篇小说,一般认为《家》和《

3、寒夜》是其代表作。A.一般认为其代表作是《家》和《寒夜》。B一般把《家》和《寒夜》视为其代表作。C.《家》和《寒夜》一般未必不是其代表作。D《家》和《寒夜》一般被认为是其代表作。二、(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排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昧,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以为“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落个

4、“不是”;“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而且还把必须有的附带语省略去了。根据这种见解,他把另一文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话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这是炼字的好例。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那位演员把“是”改为“这”,确是改得好,不过郭先生如果记得《水许》里的用语,就会明白一般民众骂人,都用“你这什么”式语法。石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这你这……”一口气就骂了六十“你这”。看这些实例,“你这什么”倒不仅是“坚决的判断”,而且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

5、现着强烈的情感。“你是什么”便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纵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上见出。不过它也不一定就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含义”。《红楼梦》里茗烟骂金荣说:“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这里“你是”含有假定语气,也带“你不是”一点讥讽的意味,如果改成“你这好小子”神情就完全不对了。由此可知“你这”式语法,并非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比“你是”式语法来得更有力。其次,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一、“你这”第5页共5页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便不适宜。二、“是”在逻辑上是连接词,

6、相当于等号;“有”的性质全不同。在“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中,“风度”是动词的宾词;在“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中,“风度”使变成主词,和“你(的)”平行根本不成一句话。这番话不免呼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涵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节选自《咬文嚼字》

7、)5.对文中“咬文嚼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咬文嚼字的依据:研究炼字的道理。B.咬文嚼字的态度:字字推敲的谨严,C.咬文嚼字的做法:斟酌文字的分量。D.咬文嚼字的目的:调整思想和情感。6.对文中郭沫若炼字事例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介绍郭沫若对“你是”“你这”句式的见解和做法。B.肯定郭洙若关于“你是”“你这”句式的研究结论。C.分析指出炼字不可简单类推,而要结合具体语境。D.通过这个炼字事例,引出对咬文嚼字道理的研究。7.对上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举郭沫若修改字句的具体事例,并指出“

8、这是炼字的好例”。B.接着,引文学作品例子并加以分析,说明两种说法表达效果不同。C.然后,从两个方面指出郭沫若援例修改的句子是不妥的。D.最后,点明炼字意义,并提出与郭沫若完全相反的观点。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