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基处理方法

岩溶地基处理方法

ID:14290083

大小:4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7

岩溶地基处理方法_第1页
岩溶地基处理方法_第2页
岩溶地基处理方法_第3页
岩溶地基处理方法_第4页
岩溶地基处理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岩溶地基处理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岩溶地基处理方法1岩溶地基处理的一般原则(1)重要建筑物宜避开岩溶强烈发育区;(2)当地基含石膏、岩盐等易溶岩时,应考虑溶蚀继续作用的不利影响;(3)不稳定的岩溶洞隙应以地基处理为主,并可根据其形态、大小及埋深,采用清爆换填、浅层楔状填塞、洞底支撑、梁板跨越、调整柱距等方法处理(4)岩溶水的处理宜采取疏导的原则;(5)在未经有效处理的隐伏土洞或地表塌陷影响范围内不应作天然地基。对土洞和塌陷宜采用地表截流、防渗堵漏、挖填灌填岩溶通道、通气降压等方法进行处理,同时采用梁板跨越。对重要建筑物应采用桩基或墩基;(6)应采取防止地下水排泄通道堵截造成动水压力对基坑底板、地坪及道路等不良影响以及泄水、

2、涌水对环境的污染的措施;(7)当采用桩(墩)基时,宜优先采用大直径墩基或嵌岩桩,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桩(墩)以下相当桩(墩)径的3倍范围内,无倾斜或水平状岩溶洞隙的浅层洞隙,可按冲剪条件验算顶板稳定;2)桩(墩)底应力扩散范围内,无临空面或倾向临空面的不利角度的裂隙面可按滑移条件验算其稳定;3)应清除桩(墩)底面不稳定石芽及其间的充填物。嵌岩深度应确保桩(墩)的稳定及其底部与岩体的良好接触。按照岩溶地基处理的一般原则,对岩溶水的处理宜采取的原则。A、堵截;B、疏导;C、排干;D、降水;答案:B【例题31】按照岩溶地基处理的一般原则,当采用桩基时,宜优先采用A、大直径嵌岩桩;B、中小型灌注

3、桩;C、CFG桩、D、水泥土桩;答案:A2岩溶的处理(1)地基不均性的处理:参见地基处理有关部分的叙述。(2)洞隙塌滑不稳定的处理1)结构措施关于总平面布置及竖向设计等方面的建筑措施,可参照“场地宏观评价”的有关内容。在结构措施中,应选用有利于与上部结构共同工作,并可适应小范围塌落变位、整体性好的基础形式,如配筋的十字交叉条基、筏基、箱基等,同时采取必要的结构加强措施,如砖石结构加强圈梁设置、单层厂房基础梁与柱连成整体,并加强柱间支撑系统等。当洞隙深大,而两侧有可靠岩体时,可采用跨越结构,根据荷载及跨度,可选用调整柱距,有足够支承的梁、板、拱及悬挑等方式。【例题32】在岩溶洞隙塌滑不稳定的

4、处理时,下列属于结构措施的是A、 应选用有利于与上部结构共同工作,并可适应小范围塌落变位、整体性好的基础形式;B、可采用跨越结构,选用调整柱距,有足够支承的梁、板、拱及悬挑等方式;C、从岩溶对建筑稳定性和适宜性出发,在总平面布局上,使各类安全等级建筑物的布置与岩溶发育程度分区相适应;D、场地上主要建筑物的位置尽量避开岩溶发育强烈地段,宜选择在非可溶岩分布的地段上;答案:A、B2)地基基础措施①当条件允许时,尽量采用浅基,充分利用上覆性能较好的土层为持力层或使基底与洞体间保留相当厚度的完好岩体。②当以岩石作持力层时,局部加深基础,通过钻孔灌注桩或墩穿过单个洞体,使基础荷载传递到下部

5、完好的岩体上。③对已外露的浅埋洞隙,可采用挖填置换,清理洞隙后以碎石或混凝土回填。当洞体深度较大,而两侧岩体完好,可挖填至一定深度,回填体断面呈倒梯形,对有地下水活动的洞体,应回填反滤层并留有水流排泄之通道。④当顶板薄、跨度大时,可在洞底设置附加支撑以减少洞跨,也可加固洞顶,用浆砌块石嵌补洞顶岩体及洞隙边坡。⑤当洞体开口较小,开挖清理困难时,可用灌浆填塞,灌填材料视要求而定,可选用砂石砂浆或混凝土,也可用小压力灌浆法加固基底下一定厚度的溶隙及破碎岩体。3)水的整治对水的处理应贯彻宜疏勿堵的原则,对地表水做好有组织的排水,对地下水以疏导为主,即使堵也应留有出路,设置反滤层以减少淘蚀。3土洞地

6、表塌陷的处理(1)地表水形成的土洞它的形成和发展往往与人类活动有关,如排水不畅,水流集中下渗所致。应认真做好地面水截留、防渗、补渗,杜绝水流入建筑区。对已形成之土洞,可采用挖填配合梁板跨越处理。(2)地下水形成的土洞1)浅埋土洞:洞体浅,其底部往往有松软土,当地下水位高时,其厚度可能较大。全部清除困难时,可在余土上抛石夯实,其上做反滤层。由于残留土的变形及地下水的活动,处理后常可再发生,故而其上还得做梁板,据广西地区经验,每边支承长度不小于1.0~1.5m。2)深埋土洞:清除填土困难较大,广西地区的经验可采用钻孔灌砂(或压力灌注细石混凝土)与梁板跨越联合处理。贵州有些工程,在岩面上用爆破桩

7、头以堵塞土洞与岩溶的通道,其上回填砂或黏土。3)人工降水形成的土洞,由人工降水形成的土洞与塌陷,可在极短时间内成群出现,工程措施原则应是观测和预防。一旦发生即使处理了,由于并未停止水动力条件的改变,仍可再生。如何确定塌陷区的位置以确定建筑安全距离,目前尚研究得不够,有些仅对场地选择,取(排)水点位置及取水方案提出一些防治意见。①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地段及地下水静动水位均低于基岩面的地段进行建筑。②场地应与取(排)水点中心有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