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中医诊疗规范

湿疹中医诊疗规范

ID:14284343

大小:3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7

湿疹中医诊疗规范_第1页
湿疹中医诊疗规范_第2页
湿疹中医诊疗规范_第3页
湿疹中医诊疗规范_第4页
湿疹中医诊疗规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湿疹中医诊疗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湿疹中医诊疗规范【定义】湿疹(eczema)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其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任何季节,但常在冬季复发或加剧有渗出倾向,慢性病程,易反复发作。本病属于中医的“湿疮”、“浸淫疮”、“血风疮”范畴。因其发病部位不同,又有不同名称,发于耳部称“旋耳疮”;发于阴囊部的称“绣球风”;发于肘部及膝盖部的称“四弯风”;发于乳头的称“乳头风”等。【诊断标准】主要根据病史、皮损特点及病程诊断。1.急性湿疹皮损呈多样性,对称分布,以头、面、四肢远端、阴囊等处多见,可泛发全身,起病急,自觉灼热、剧

2、烈瘙痒,可发展成亚急性或慢性湿疹,时轻时重,反复不愈。2.亚急性湿疹皮损渗出较少,以丘疹、丘疱疹、结痂鳞屑为主。有轻度糜烂,颜色较暗红。亦可见轻度浸润,剧烈瘙痒。3.慢性湿疹多局限于某一部位,境界清楚,有明显的肥厚浸润,表面粗糙,或呈苔藓样变,颜色褐红或褐色,常伴有丘疱疹、痂皮、抓痕。常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有阵发性瘙痒。【鉴别诊断】1.接触性皮炎与急性湿疹相鉴别。本病有接触过敏物病史,常见于暴露部位或接触部位,皮损以红斑、水疱或大疱为主,边界清楚,去除病因后很易痊愈,不复发。2.药毒与急性湿疹相鉴别。发病突然,皮损广泛而多样,一般可问及在发病前有明确的用药史。3.牛皮癣与慢性湿疹相鉴别。

3、本病多发于颈、肘、尾骶部,常不对称,有典型苔藓样变,无多形性皮损,无渗出表现。4.鹅掌风与慢性湿疹相鉴别。本病皮损边界清楚,其掌跖部有鳞屑附着,夏季加重,常并发趾间糜烂,鳞屑内可找到菌丝。【辨证标准】1.湿热浸淫证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瘙痒无休,渗液流汁;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尿短赤;舌红,苔薄黄或白,脉滑数。2.脾虚湿蕴证发病较缓,皮损潮红,瘙痒,抓后糜烂渗出,可见鳞屑;伴有纳少,神疲,腹胀便溏;舌淡胖,苔白或腻,脉弦缓。3.血虚风燥证病久,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瘙痒,或皮损粗糙肥厚,伴有口干,纳差,腹胀,舌淡,苔白,脉濡细。【入院标准】1.泛发性急性湿疹或慢性湿疹伴急性发作,渗液

4、明显者。2.泛发性湿疹伴感染者。【治疗规范】1.一般治疗1.患病后,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肥皂等刺激物洗涂患处。2.患病后,避免易致敏和刺激食物,如鱼、虾、咖啡、酒类等。3.患病后,应避免搔抓患处。4.急性湿疹或慢性湿疹急性发作期间,应暂缓预防注射。2.辨证论治(1)湿热浸淫证治宜清热利湿。方用萆薢渗湿汤合三秒丸加减。(萆薢薏苡仁黄柏茯苓丹皮泽泻滑石通草)。发于上部者,去黄柏,加菊花、蝉衣、防风;发于中部者,加龙胆草、山栀、黄芩;发于下部者,加车前子、泽泻;瘙痒甚者,加地肤子、白鲜皮。(2)脾虚湿蕴证治宜健脾利湿。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苍术厚朴陈皮猪苓泽泻茯苓白术滑石防风山栀木通

5、肉桂甘草)。若瘙痒渗液过多者,加滑石、苦参;大便溏薄者,加马齿苋、黄连。(3)血虚风燥证治宜养血润肤,祛风止痒。方用当归饮子加减。(当归白芍川芎生地刺蒺藜防风荆芥首乌黄芪甘草)。若瘙痒,不能入眠者,加珍珠母、牡蛎、夜交藤、酸枣仁;皮损粗糙、肥厚严重者,加丹参、鸡血藤、地龙或乌梢蛇活血祛风。3.局部治疗(1)急性湿疹急性红肿,有大量渗液或脓液,或多或少痂皮的糜烂面和溃破面,宜用湿敷。可选用10%黄柏水等;对急性红肿,有丘疹水疱,甚至脓疱疹,但无糜烂或溢液,则可采用干燥疗法,即搽有止痒作用的炉甘石洗剂。(2)亚急性湿疹炎症不显著或稍有渗液,宜用炉甘石洗剂。(3)慢性湿疹外治原则以止痒,抑制表

6、皮细胞增生,促进真皮炎症浸润吸收为主,可选用各种软膏、乳剂,根据瘙痒及皮肤肥厚程度加入不同浓度的止痒剂,角质促成和溶解剂,一般可外搽青黛膏、5%硫磺软膏。4.中药浴对泛发性湿疹皮损较肥厚的患者,或者其手部及外阴部慢性肥厚性皮损,可以配合中药浴,以促进药物吸收,皮损修复。5.针刺法主穴:大椎、曲池、足三里。备穴:血海、三阴交、合谷。亦可应用耳针,取相应部位穴位或肺区。【难点分析】湿疹的反复性及瘙痒性,在治疗方面是难点问题,针对这些难点,主要需要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极快控制病情,中医调节,另外患者需要配合饮食,可以达到避免复发的目的。【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症状、皮损消失。好转瘙痒明显减轻,皮损

7、消退≥60%。无效症状及皮损无明显改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