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软件生存周期模型-瀑布模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作业要求:除课件中介绍的几种软件生存周期模型,请详细介绍其他一种或几种生存周期模型,也可以是在实践开发过程中使用某种模型的心得体会,或者是针对某种模型的意见建议等。1.瀑布模型1.1.瀑布模型定义瀑布模型也称“线性顺序模型”。瀑布模型规定了各项软件工程活动,包括:制定开发计划,进行需求分析和说明,软件设计,程序编码,测试及运行维护。并且规定了它们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 由于需要对每一个阶段进行验证,瀑布模型要求每一个阶段都有明确的文档产出,对于严格的瀑布模型每一个阶段都不应该重叠,而应
2、该是在评审通过,相关的产出物都已经基线后才能够进入到下一个阶段。1.2.瀑布模型特点:瀑布模型提供了软件过程模型的基本模板。强调了每一阶段活动的严格顺序。瀑布模型是一种整体开发模型,程序的物理实现集中在开发阶段的后期,用户在最后才能看到自己的产品。3瀑布模型的优点是可以保证整个软件产品较高的质量,保证缺陷能够提前的被发现和解决。采用瀑布模型可以保证系统在整体上的充分把握,使系统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瀑布模型适合于用户需求明确、完整、无重大变化的软件项目开发。缺点就是不够灵活。但对于前期需求不明确,而又很难短时间
3、明确清楚的项目则很难很好的利用瀑布模型.另外对于中小型的项目,需求设计和开发人员往往在项目开始后就会全部投入到项目中,而不是分阶段投入,因此采用瀑布模型会导致项目人力资源过多的闲置的情况,这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1.1.使用心得虽然瀑布模型存在很多的问题有待解决,但瀑布模型仍然是最基本的和最效的一种可供选择的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模型.瀑布模型要求软件开发严格按照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的阶段进行,每一个阶段都可以定义明确的产出物和验证准则.瀑布模型在每一个阶段完成后都可以组织相关的评审和验证,只有在评审通过后
4、才能够进入到下一个阶段。很多人往往会以进度约束而不选择瀑布模型,这往往是一个错误的观点.导致这种情况的一个关键因素往往是概念需求阶段人力不足.因此在概念需求阶段人力能够得到充分保证的情况下,瀑布模型和迭代模型在开发周期上并不会存在太大的差别.反而是很多项目对于迭代或敏捷模型用不好,为了赶进度在前期需求不明确,没有经过一个总体的架构设计情况下就开始编码,后期出现大量的返工而严重影响进度.架构设计是软件开发中一个重要的关注点.因此在RUP中也提及到软件开发要以架构为核心.因此在架构设计完成后系统会被分为相关的子系统和功能
5、模块.每个功能模块间的接口都可以定义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当模块B的详细设计做完成后往往就没有必要等到其它模块的详细设计都要完全作完才开始编码,因此在架构设计完成后可以将系统分为多个模块并行开发,每个模块仍然遵循先设计和编码测试的瀑布模型思路.这是瀑布模型的一种最重要的改进思路,也可以说这是一种增量开发的模型。图示如下:31.关于选择生命周期模型的总结1.在前期需求明确的情况下尽量采用瀑布模型或改进型的瀑布模型.2.在用户无信息系统使用经验,需求分析人员技能不足情况下一定要借助原型.3.在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很多东西前面
6、无法计划情况下尽量采用增量迭代和螺旋模型4.在需求不稳定情况下尽量采用增量迭代模型5.在资金和成本无法一次到位情况下可以采用增量模型,软件产品分多个版本进行发布6.对于完全多个独立功能开发可以在需求阶段就分功能并行,但每个功能内都应该遵循瀑布模型7.对于全新系统的开发必须在总体设计完成后再开始增量或并行.8.对于编码人员经验较少情况下建议不要采用敏捷或迭代等生命周期模型.9.增量,迭代和原型可以综合使用,但每一次增量或迭代都必须有明确的交付和出口准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