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普洛大众文艺的设计理念与终极追求

瞿秋白普洛大众文艺的设计理念与终极追求

ID:1428172

大小:74.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7-11-11

瞿秋白普洛大众文艺的设计理念与终极追求_第1页
瞿秋白普洛大众文艺的设计理念与终极追求_第2页
瞿秋白普洛大众文艺的设计理念与终极追求_第3页
瞿秋白普洛大众文艺的设计理念与终极追求_第4页
瞿秋白普洛大众文艺的设计理念与终极追求_第5页
资源描述:

《瞿秋白普洛大众文艺的设计理念与终极追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瞿秋白“普洛大众文艺”的设计理念与终极追求一部中国现代革命文学史的概念演绎与逻辑进程几乎完全纠结在“革命大众文艺”、“普洛大众文艺”这样一个形式范畴和叙述话语之中。——每一个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者、每一个“十七年”和“文化大革命”实际历史进程的亲历者几乎都无例外地感受到革命大众和革命大众文艺的无比威力,都曾仰视或膜拜过它的崇高,都不得不敬畏这个名词所代表的历史运动与思想风暴的正义性与普适性。“文化大革命”无疑是革命大众的一场空前的盛宴,也是革命大众文艺历史中壮丽辉煌的最高境界,她的核心审美理念正表现在一个最广大的“普及

2、”和实践层面的波澜壮阔。她的精神资源与政治威望从主流意识形态论定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那场著名的“讲话”,而她的最初的源头实在应该追溯到瞿秋白的“普洛大众文艺”理念。这个理念生发一批文章,结撰成一套形式粗放但又表述简练的理论阐述纲目,一套垂直的形式逻辑支撑起的僵硬的思维体系和一场以工农大众审美旨趣为指针的文艺普及运动。她的发生与发展正是在那个令许多文艺老人无限眷恋,而又百端感慨的“三十年代”!她的要义还规范了后来直接与“国防文学”作精神抗争与政治分裂的另一个有关御外的文艺运动的著名口号。——尽管“普洛大众文艺

3、”发展到最光辉灿烂的“文化大革命”时,瞿秋白本人正受着毁棺戳尸的历史惩罚,但它最初的理论力量与正义内涵却深深地影响和左右了中国一代二代甚至三代的左翼文艺工作者。《讲话》的工农兵方向与革命大众文艺运动的大旗的底色是瞿秋白精心涂抹上去的,即是说这一整套的瞿秋白话语的认知逻辑及其蕴蓄着的精神指向,她在理论层面的文字表述上今天看来却很难觉察出有过什么性质挪移和变动,她的核心内容除了一开始就摒弃了“民族的”,其余部分也没有发生什么悄悄的改造与变形。今天我们重温与思考瞿秋白三十年代倡导的“普洛大众文艺”的设计理念与终极追求,也

4、正是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的无产阶级革命文艺、工农兵文艺、党的文艺及其衍生的概念口号及包孕的政治内容与政策走向作一个清晰的历史清理与爬梳,以求获得一个客观而公允的人文理解,并对这一场从涓涓细流发展暴涨成波澜壮阔的文艺运动的历史作出科学学术层面的解释。(一)“五四”一场规模空前的新文化运动把中国文化的性质从“旧”的变成了“新”的,从“死”的变成“活”的,从神的、鬼的变成了“人”的,即是说她改变了中国文化思想内容的走向和叙述表现的方式,从而使中国社会在观念形态和判断力上从“传统”开始走向“现代”。但是关于“五四”这场

5、新文化运动的政治性质和领导阶级(甚至领导者是哪几个人)的争论或者说“争夺”却始终是一个十分敏感的大问题,到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前期,在这个大问题上还酿出过十分荒诞滑稽且令人胆寒的“批判事件”。事实上从二十年代开始共产主义运动早期的理论家与宣传家们倒是十分明确地将“五四”的性质定为“资产阶级”,因而也顺手将“五四”的领导权拱手让出给“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到“七大”前夕,毛泽东公开表示“陈独秀是‘五四’的总司令”时,才传出两个新的信息:“五四”是我们“无产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运动”。陈独秀当年还是我们的人。四十年

6、代争执的结果,中国的文化界、政治界的左翼和右翼各坚持一个自己的“五四”,胡适为代表的右翼,几乎从二十年代开始几乎年年都纪念“五四”,年年都写“五四”的文章和作“五四”的讲演,四十年一贯[①];而我们的左翼文化队伍自四十年代起自然亦有每年纪念“五四”的仪式或方式,思想教育与理论宣传内容上各有侧重,灵活地融入新的政治形势下的现实的工作内容。这个问题需要做一篇专论,这里不拟展开。提到这一层分歧,目的在引出“五四”后期“革命文学”的概念范畴和思想路线,而“革命文学”的诞生正是“普洛大众文艺”最纯正的渊源,即血缘最近的雏形。

7、早期的共产主义者都从文化的自在实践与革命的终极要求上觉察到“五四”文学与普洛革命的互不相容的本质与同床异梦的追求,1923年起《新青年》、《中国青年》等党内理论刊物已经提出了“新文学”须增添“革命”内容的现实要求。恽代英在1924年5月的《中国青年》第31期发表《文学与革命》,1924年11月6日沈泽民在上海《国民日报》发表《文学与革命的文学》,1925年蒋光慈在《民国日报》发表《现代中国社会与革命文学》,1925年5月沈雁冰在《文学周报》连载《论无产阶级艺术》,郭沫若在1926年5月在《洪水》半月刊1卷3期上发表

8、《革命与文学》,鲁迅在1927年4月8日黄埔军官学校作了《革命时代的文学》的演讲,10月21日在《民众旬刊》第5期发表《革命文学》,1928年1月24日又在《语丝》周刊4卷7期发表《文艺与革命》。——这些无产阶级文学的先行者和共产主义早期领袖都明确地将“五四”新文艺的方向扭到了“革命”的一头来。尽管这些人之间还有互相的讨伐与攻讦,最刺眼的即是郭沫若、成仿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