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马县蔗糖产业循环经济初探

耿马县蔗糖产业循环经济初探

ID:14269736

大小:50.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27

耿马县蔗糖产业循环经济初探_第1页
耿马县蔗糖产业循环经济初探_第2页
耿马县蔗糖产业循环经济初探_第3页
耿马县蔗糖产业循环经济初探_第4页
耿马县蔗糖产业循环经济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耿马县蔗糖产业循环经济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耿马蔗区循环经济发展初探摘要: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农业循环经济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适应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我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关键词]蔗区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并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一个有机的可持续发展框架。农业循环经济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念应用

2、于农业生产领域;其特征是实现农业产业链物质和能量梯次闭路循环利用,从根本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农业消费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耿马是国家农业部规划的“双高”甘蔗优势区域和国家糖料基地县。全县40%以上的财政收入和60%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于蔗糖产业,-13-蔗糖产业已发展成为我县覆盖面最广、关联度最大的核心支柱产业。但由于我县蔗区长期依靠毁林开荒扩大种植面积,生产管理方式粗放,施肥不均衡,造成我县蔗区生态环境恶化,土壤板结,土地肥力下降,在生产成本增加的同时,土地

3、产出率下降。靠资源耗费、环境牺牲、生态破坏的生产方式已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了,积极探索适合我县资源环境特点的资源利用率高、生态环境保护好、农民可持续增收的蔗区循环经济模式已是迫在眉睫。一、耿马蔗糖产业现状耿马地处祖国西南部,属北热带和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降雨量14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9.2℃,全年日照时数2000小时以上。海拔1300米以下热区土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7.16%。境内土壤多为赤红壤或砖红壤,土壤肥力高,适于甘蔗的生产发育。截至目前,全县共有7个乡镇、1个华侨管理区、48个村、629个村民小组、10万余人从事甘蔗生产,甘蔗种植总面积达38万

4、亩。县内三户制糖企业的甘蔗日处理能力达到1.15万吨,从业人员1116人。经过近50年的苦心经营,耿马蔗糖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是原料基地得到稳定的增长,全县种蔗总面积已经达到38万亩之多,甘蔗入榨总量超过137万吨。二是-13-加快甘蔗发展的组织领导机制趋于健全。县委、政府历来把蔗糖生产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采取有力措施,创新工作机制,成立了专门领导蔗糖产业发展的组织机构,组建了相应的蔗糖发展办公室,配备了足够的工作人员。挂钩帮扶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三是龙头企业的支撑作用突出。通过

5、多轮的改制和整合,各制糖企业基本建立了完备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基本形成。2008年,三户制糖企业共投入技改资金1800万元,按时完成了填平补齐工作,全县日处理甘蔗能力提升到1.15万吨。四是基础设施建设趋于完善。全县有蔗区专用道路总里程超过3700公里,其中弹石路面299.2公里,蔗区道路覆盖率达100%。有灌溉沟渠18条152.8公里。五是甘蔗生产技术相对已经成熟。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我县的农业科技人员已经摸索出一套符合耿马实际的甘蔗生产技术,广大农户对甘蔗生产技术已经基本掌握,并能熟练的运用到生产中。六

6、是蔗农互助机制基本建立,全县共成立了133个甘蔗产业协会,1425个互助组。蔗农互帮互助的机制基本建立,有效的解决了群众发展甘蔗生产劳动力不足,劳动效率低下的问题。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制约-13-蔗糖产业健康发展、蔗区群众可持续增长的因素依然存在,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原料总量不足。当前,我县3户糖厂日榨能力为11500吨,按每年生产140天算,需要甘蔗原料160万吨以上,而我县目前只有135万吨左右的原料,远不能满足企业对原料的需求,制约的企业的进一步壮大。(二)平均单产低。由于我县蔗农的生产技能素质相对偏低,普遍存在着管理粗放的现象,管

7、理不及时、不到位,加之长期连作,且施肥不合理,施肥量不足,部分蔗区,尤其是旱坡地的土壤养分比例失调,普遍缺磷、少钾、偏酸,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肥力下降。导致单产较低,全县甘蔗平均亩产仅3.5吨左右。(三)基础设施薄弱。虽然我县蔗糖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近年来取得较大的进步,公路和灌区覆盖率大幅度增加,但公路的等级相对较低,晴雨保通的能力差。灌区干渠网络虽然基本建立,但缺乏深入田间地头的支渠,干渠利用率低,效益不能很好的发挥出来。(四)发展蔗区循环经济的关键环节缺失。发展-13-循环经济的基础是实现资源的可循环利用,通过发达地区的经验,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我县在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