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261372
大小:4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7
《股东资格认定标准探析 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股东资格认定标准探析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学号指导教师二〇一四年月日-5--5-学院专业学生学号论文题目股东资格认定标准探析一、选题背景与意义(一)研究现状关于股东资格的认定标准,现有文献已有对此问题的论述,提出了“实质说”、“形式说”和“内外区别说”等学说。1.实质说赞成“实质说”的学者主要有董景山、赵旭东、邱云等。董景山认为:“从传统民法理论出发,判断股东资格必须关注当事人的意思表示,通过考察履行出资义务、行使股东权利等实质要件,探寻与公司构建股东关系的真实意思人,不能仅以外在表现形式判断股东资格,应保护真正的投资人。”赵旭东认为:“根据民商法
2、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股东享有权利,就应当承担珠子的义务,出资实质上是股权的对价,任何人欲取得公司股东资格,必须以对公司的出资承诺为前提,而要获得实际的股东权益,则须以出资义务的实际履行为前提。”邱云认为:“隐名出资人与名义股东订立的隐名协议,是当事人在平等、自愿协商的基础上订立的,与一般协调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契约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只要双方的意思表示一致,且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就不应否定其法律效力。”实质说主张将出资行为的履行作为公司股东资格的认定标准。首先,享有权利的前提是义务的履行。所以股东资格的实现,必须依靠义务的履行,即出资行为的履行主体才当
3、然享有股东权利。理由有二:第一,享有权利的前提是义务的履行;第二,当事人有订立投资协议的权利和自由。2.形式说赞成“形式说”的学者主要有叶林、石旭雯、丁南、赵万一、吴晓峰、李程等。叶林、石旭雯认为:“隐名投资过程中,隐名出资人与名义股东订立的隐名出资协议应当认定为合同关系,而基于合同相对性原理,仅能对协议当事人产生法律约束力,该合同并不得对抗协议外的第三人,股东资格的取得不得因此协议和受影响。”丁南认为:“隐名出资人虽具有实质要件,但却不具备股东的形式要件,没有在工商登记、公司章程、股东名册等权属公示材料中记载,而形式要件起到对外公示的重要作用,正基于此,善意第
4、三人的利益才能受保护,交易安全才得以维护。”赵万一、吴晓峰认为:“-5-公示主义和外观主义原则在商事领域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各国民法也逐步确立了物权公示、善意取得、表见代理等制度,日趋重视保护交易安全和善意第三人,这已成为现代民商法的总体发展趋势,而隐名出资不利于保护交易安全,违背了现代民商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李程认为:“股东有足额缴纳出资的义务,当股东出资不足时,应缴足出资并向其他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股东不出资可能导致相应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但并不因此就否定其股东资格。”形式说以商法上的外观主义为准则,强调形式正义,偏重考量社会成本和市场
5、交易的安全性,侧重于保护公司、公司债权人和善意第三人的利益。但同样的,形式说也隐含着难以克服的问题:最明显的是,形式说不利于实现实质正义。3.内外区别说赞成“形式说”的学者主要有包永斌、霍思宇、隆龙等。包永斌认为:“主张以‘双重标准,内外有别’的原则处理名义股东法律地位的认定问题。对名义股东法律地位的认定不能一概而论,应区分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霍思宇认为:“在处理公司内部关系时,主要应遵循契约自由和意思自治原则,探寻行为人的真实意思,保证权利义务相一致,即依实质要件确认股东资格;在处理公司外部关系时,主要应遵循公示主义和外观主义原则,维护交易秩序和交易安全,优
6、先保护善意第三人的权益,即依形式要件确认股东资格。隆龙认为:“外观主义则与商法等团体法的立法观念相吻合,于是将公司的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中的股东资格问题区分开来,并分别依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来确定。”内外区别说看似克服了实质说和形式说的缺陷,在现今理论界和实务界广泛流行,但该说的提出,确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内外区别说最大的弊端在于,它区别内外的二元标准,极有可能使同一隐名投资活动中的同一名义股东,在不同的情形下取得不同的法律地位。实质说注重对实质正义的保护,其理论基础为意思主义,主张享有权力者需以履行义务为前提。形式说注重外在形式的严肃性,其理论基础为外观主义,主张
7、商事行为应重视外观形式,保护公示原则所产生的影响作用。实质说与形式说对同一问题给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其实质即是意思主义与外观主义的取舍。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就名义股东的法律地位认定问题,应有一个一元的、确定的标准。笔者认为,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宜采用“形式说”。(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选题的目的在公司法司法实务中,存在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就是关于隐名股东出资的法律纠纷问题。隐名投资行为使隐名股东与显明股东的权利义务关系产生了冲突,公司一方面要对内股东负责,公司一方面还要对外债权人进行经济交往。如何决定隐名股东和显明股东的法律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一问题,在立
8、法层面却并未得到法律漏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