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257621
大小:4.65 M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7-27
《历史专题4 中国的近代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历史专题4中国的近代化本专题旨在揭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演进的过程中,社会各领域所发生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和近代化意义的变化,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思想观念、教育、科技)等方面去梳理知识内容,形成对中国近代化历程的整体认识。[考点分析和预测]考试要求能够再认、再现近代以来,中国在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中,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出现的近代化现象,分析这些现象出现的主客观原因,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看待近代化对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能力·思维·方法1、“中国近代化”的含义关于“中国近代化”这个概念,教科书中没有出现,而在近年的高中备
2、考中却是一个热点问题。怎样理解这个概念,近代史专家夏东元先生有过这样一些论述,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近代化在中国一般地说就是资本主义化,这是相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说的”,“所谓近代化,不仅是经济上的资本主义,且在意识形态上,尤其是政治民主化的付诸实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近代化。如果说戊戌变法以前几十年一些先进人士把主要注意力集中于经济上近代化的话,戊戌变法以后在致力于实业发展的同时,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政治上的近代化——民主之上了。这个政治上的民主,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完成了这个任务”。关于中国近代化的结果,夏先生认为“中国近代化没有‘化’成,这主要是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相结
3、合的势力过于强大,戊戌变法的被扼杀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不能完成近代化的任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为资本主义扫清道路,但同时为社会主义准备条件,决不会让其资本主义化。因此,资本主义不曾‘化’成功”。归纳一下主要有这样三点:⑴近代化的实质内涵是资本主义化;⑵近代化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但结果是没有完成;⑶近代化的基本内容是经济上的工业化和政治上的民主化等。2、近代化的发展及其阶段特征⑴经济上的近代化——工业化进程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地主阶级洋务派先后在中国创建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这些工业引进西方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传播了自然科学知识,培养了一批科技人
4、才,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手工业生产的新的工业形式,它的出现表明中国经济领域的近代化开始起步。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基本上局限于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目标,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19世纪70年代,在洋务派创办近代民用企业的同时,一些官僚、地主、商人也直接投资兴办近代工矿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集中于轻工业和小型采矿业,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大都集中于通商口岸,发展举步难艰。自70年代兴起,到19世纪末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出现“短暂春天”;20世纪20年代后期到30年代中期也曾有一定发展,但此后,官僚资本
5、主义的压制、日本帝国的侵华战争、美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使民族资本主义逐步萎缩、破产和走上绝境。新中国成立后,中共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将之改造为国营经济。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使私营工商业获得新生。1953年开始,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将之转化为社会主义经济,并实施以发展重工业为重心的“一五”计划,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起步,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⑵政治上的近代化——民主化运动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政治上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等主张,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这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运动在中国的
6、开端,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开始,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君主立宪成为泡影。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创立民国”的革命纲领,即要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成为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里程碑,这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也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发展。但辛亥革命并未建立起真正的民主政治,只是保留了一个“民主共和”的躯壳。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时期,虽然还保留着“中华民国”的外壳,但无论是北洋军阀统治还是国民党的一党专政,都并没有给中国带来真正的民主政治,这可以从这个时期一次又一次的人民反抗斗争中得到明证。其中比较
7、突出的有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历史事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继续抱着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幻想,试图走“第三条道路”,但在国民党的独裁专政面前最终破产。新中国成立后,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形成。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制度正式形成。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使这一制度进一步完善;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