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流动理论综述

劳动力流动理论综述

ID:14257460

大小:174.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27

劳动力流动理论综述_第1页
劳动力流动理论综述_第2页
劳动力流动理论综述_第3页
劳动力流动理论综述_第4页
劳动力流动理论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劳动力流动理论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劳动力流动理论综述第一、刘易斯模型刘易斯在1954年发表的《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中,首次研究和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理论。他指出,在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即城市的现代工业和农村的传统农业并存。国民经济呈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对此二元经济结构如何实现向现代城市的一元经济结构转换呢?刘易斯首先提出了他的转换模式的前提假设。第一,他的转换模式符合古典学派的支付维持生存的最低工资就可获得无限劳动力供给的假设。第二,工资水平不变。刘易斯认为:“扩大的资本主义

2、部门必须支付的工资取决于人们在这个部门之外所能赚得的收入。”①①刘易斯.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J].学报(TheManchesterSchool).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版,第22卷,第2期(1954),第139~191页.由于传统的农业部门存在着大量边际劳动生产率为零甚至为负的剩余劳力,所以农业人均收入很低,这一水平决定了工资下限。只要农业剩余劳力没有被城市吸纳完,工业部门的工资就会保持不变,不会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第三,城市不存在失业人口,且城市工业部门在再生产中资本有机构成不变。在

3、这样的假设条件下,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过程可简述为:在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城市现代工业和农村传统农业两部门经济中,只有现代化的城市工业部门是增长的主导部门,农村中的传统农业部门只是被动地起作用。工业部门增长的动力来自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来自利润的再投资,利润又来自保持不变且仅能维持生存的劳动供给价格———工资与劳动边际生产率的差额。这一差额不断转化为资本积累直到农村剩余劳动力被吸纳完。如图2-1所示,横轴OL代表劳动力数量,纵轴OD代表劳动力的边际产品和工资水平。OA表示传统农业部门中维持生计的制度工

4、资水平,OW表示现代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在这个稍高于农业生存收入的工资水平上,现代工业部门的劳动力供给具有完全弹性。图中D1、D2、D3分别代表不同阶段工业部门的劳动力边际生产率曲线(同时也是工业部门的劳动力需求曲线)。刘易斯假定工业部门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其均衡条件为劳动边际生产率等于工资率,并由此决定了雇佣的劳动力人数。参考图2-1,当资本为K1,劳动边际生产率曲线为D1(K1)时,工业部门将雇佣OL1数量的劳动力。此时工业部门的总产量中,OL1FW为工人工资,WFD1为雇主的利润。为了分析

5、简便,刘易斯假定全部利润都将被用于再投资。于是工业部门的总资本量扩大了,对劳动力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这个过程持续进行下去,直到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全部被吸收到现代工业部门为止,此时二元经济就转变为一元经济。8070刘易斯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关键问题就是工业部门剩余的使用。只有当工业部门不断把扩大的剩余再投资于生产过程,才能使整个工业部门的规模不断扩大,从而吸收更多的农业部门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因此,农业部门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速度取决于工业部门中利润(剩余)的增长率和资本积累率。由此可见,刘易斯模型在微

6、观方面揭示了工农业部门间收入水平差异是决定农业劳动力转移行为的重要经济变量,在宏观方面则揭示了资本积累速度是制约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的经济变量。刘易斯模型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抓住了二元经济结构这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本质特征和农业劳动力转移这一核心问题,从动态分析角度把经济发展过程和劳动力转移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但刘易斯的理论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其中突出的问题是忽视农业部门自身的发展、工业化工程中技术选择、人口自然增长、城市的就业状况以及工资率等宏观经济变量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刘易斯

7、模型的应用价值。针对这些不足,美国耶鲁大学的两位经济学家费景汉、拉尼斯对刘易斯的理论提出了修正。第二、费景汉-拉尼斯模型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费景汉(JohnC.H.Fei)和拉尼斯(GustavRanis)合作发表了题为《经济发展的一种理论》的重要论文。在该文章中,针对刘易斯模型所存在的缺陷进行了修正和扩展,两人在稍后合著的《劳动力剩余经济的发展》(1964年)一书中,进一步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观点。费景汉和拉尼斯对刘易斯模型的最大改进,是将农业部门的发展纳入了分析框架。在他们看来,农业部门不仅像

8、刘易斯所指出的能够为工业部门的扩张提供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同时,农业部门的农产品出现剩余是农业劳动力流向工业部门的先决条件,否则在农业生产率不变的条件下,工业中新吸收的来自农业的劳动力就可能没有口粮和其他农产品的供应,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也得不到发展。费景汉—拉尼斯论述的二元经济向现代城市的一元经济的具体转移过参考费景汉、古斯塔夫。拉尼斯著《劳动剩余经济的发展――理论与政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P159程被分为了三个阶段。如图2-2所示,农业部门最初总共有OA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