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256443
大小:39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7
《【探古寻幽】讲述济南老街巷故事:王府池子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探古寻幽】讲述济南老街巷的故事:王府池子“东更道,西更道,王府池子,二郎庙”,是济南老城区中心老街道的俗称。东、西更道,是过去济南府衙的更夫们打更时走的路。王府池子街东起西更道街,西连芙蓉街,北抵起凤桥街,南接平泉胡同。王府池子街原名魏家胡同,以姓氏得名。20世纪三十年代初,将街南段改名王府池子街。1965年,两街合并,统名王府池子街。王府池子街北头有“腾蚊泉”,南有王府池子也叫“灈缨泉”皆为七十二名泉之一,一街得两名泉,街以泉出名。从芙蓉街走到东花墙子街,东行到起凤桥街,再走就是王府池子街了。脚下踩着光滑的石板路,一路上穿街走巷,窄窄的街
2、道是老城区的特征,走到王府池子街中段,向西一转,一大片碧绿池水呈现眼前,令人顿时豁然开朗。布满了老城的风情。王府池子本来叫濯缨泉,但这个名字的来源时间却无法考证。从金代开始,濯缨泉就开始出现于民间记载中,属于珍珠泉泉群,金、明、清三代都被列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据记载,金元时期这里水势旺盛,与珍珠泉相连,汇水成湖,可以在上面荡舟。明代德王是明英宗二儿子的封号,原在德州,后迁至济南,德王因喜爱济南泉湖胜景,建府第时把濯缨泉等都圈到了自家院内,王府池子的称呼得以传开。再后来,王府池子被划出来,但王府池子的称谓却没有改变。后来清军攻占济南后,废德王
3、府为巡抚衙门,将王府池子划了出来,流落到民间,但名字依然气派。王府池子属于珍珠泉泉群,珍珠泉现为山东省人大办公地点,王府池子南侧是人们赏泉的地方,树有石碑一座,上写“濯缨泉”,另有凉亭一座。东西两侧是民房的背面,西侧高些,是个二层建筑,东侧低些,两间房都是青石到顶,下半截浸在水中,想来屋里应该特别潮湿。王府池子北面是一户人家,据说姓张,院内有柳树几株,石桌石凳,常有人在那里饮茶下棋。泉水从西北侧流出,基本上在户家穿行,流到曲水亭街,然后汇入大明湖。济南老城区的众多泉水中,王府池子是一个颇有贵族气质的名字,在这一区域,“王府”两个字显得有些突兀
4、。不过,王府池子弥漫着的是一股浓浓的平民气息。在很多人眼里,在众多名泉中,王府池子也许是最普通、最有亲和力的了。王府池子形状并不规则,长30米,宽19米,池岸是用大块青石砌成。很久之前,王府池子里有十几处泉眼,池子便是泉水汇集而成。现在去看,王府池子的泉水仍然透明清澈,从南往北缓缓流淌。“旧时王府院中池,流落民间百姓家”,王府池子周围,沿街几十栋民居依池而建,而这些居民则幸运地成了济南真正的泉水人家。池子北岸的大院是王府池子街9号,据说是泉边历史最悠久的民居。院子里只有东屋是一栋黑瓦顶老房子,外墙皮已经斑驳脱落,露出了里面的土坯,其余的建筑则
5、是再普通不过的平房,丝毫看不出这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大院。王府池子南侧有一座凉亭,厅内设有石桌、石凳,无论晴雨,市民都可以在这里休息、品茶、观泉。池子东西两侧也是平房,西侧是一座二层建筑,地基全由青石砌成,高大而有气势。东西平房地基大部分浸在水中,历经多年,池子周围绿树成阴,颇有江南水乡韵味。池中有不少人在游泳嬉戏,这也许是王府池子亲近居民的一大特色吧。虽然晴日当头,但起伏的水面掀起一层层涟漪,水草在清澈的水中摇曳。坐在凉亭内的石凳小憩,听着池内的水花声,清凉的风穿过,心中无不惬意舒畅。古人曾用“郭边万户皆临水”来形容王府池子以及周围,可如今,这
6、样的胜景早已消失,但周边老城区仍然受惠于池水。王府池子泉水从西北角的水道流出,曲折东流,穿梭于这一片老房子间,从小王府池子到起凤桥,曲折的沟渠里涌动着的都是清泉,沿着街边水道缓缓流淌。泉水流经处,沿街不少住户或在泉渠沟洗洗衣,或取水冲洗院落,泉水和居民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在繁华的城市,王府池子怡然自处,连接现代的喧嚣和古老的清幽。古老的历史需要仔细保留,但自然的慷慨和馈赠却需要用心体会、呵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