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_可能世界与必然性_逻辑哲学论_的本体论分析

对象_可能世界与必然性_逻辑哲学论_的本体论分析

ID:14252224

大小:224.6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7

对象_可能世界与必然性_逻辑哲学论_的本体论分析_第1页
对象_可能世界与必然性_逻辑哲学论_的本体论分析_第2页
对象_可能世界与必然性_逻辑哲学论_的本体论分析_第3页
对象_可能世界与必然性_逻辑哲学论_的本体论分析_第4页
对象_可能世界与必然性_逻辑哲学论_的本体论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象_可能世界与必然性_逻辑哲学论_的本体论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47卷第6期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Vol147No162007年11月JilinUniversityJournalSocialSciencesEditionNov.,2007对象、可能世界与必然性———《逻辑哲学论》的本体论分析李大强(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12)[摘要]“对象”、“逻辑空间”、“可能世界”和“必然性”是《逻辑哲学论》中的重要而晦涩的概念。通过“对象”与“原子”的比较,可以揭示“对象”概念的两个关键特征,并回答两个重要的问题。“逻辑空间”概念的问题在于:逻辑空间中的坐标轴是什么?可能世界在逻辑空间中对应一个点还是一

2、个点集?答案在于,可能世界在逻辑空间中充当坐标轴。在“可能世界”与“必然性”这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矛盾,维特根斯坦未能调和二者,这就是《逻辑哲学论》在伦理学领域内容匮乏的原因。借助“可通达性”概念有望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词]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对象;可能世界[中图分类号]B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2834(2007)0620081205[收稿日期]2007-06-28[作者简介]李大强(1971-),男,黑龙江大庆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哲学博士。一、对象与原子在以晦

3、涩著称的《逻辑哲学论》中,“对象”是一个重要概念。维特根斯坦赋予这个词独特的涵义,既不同于日常理解,又不同于哲学家的一般习惯。在这种局面下,作者理应提供充分的解说和例证来帮助读者理解,然而,特立独行的维特根斯坦拒绝提供丰富的正面阐释,宁肯让读者猜谜。这使得后人对“对象”这一概念的理解充满混乱和争议,并成为误读、误解《逻辑哲学论》的首要原因之一。既然在《逻辑哲学论》中找不到充分的正面阐释,我们寻找一种与《逻辑哲学论》相对立的理论,寻找一个与“对象”对应的概念,通过对比来推进理解。在哲学思想史中,最适合的概念就是“原子”。[1]7,2.02①[1]8,2.0

4、27“对象”在很多方面与“原子”相似。对象是简单的,固定的,持存的,构[1]7,2.021成世界的实体。相比之下,原子———就德谟克利特或牛顿的理解而言———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不生不灭,不可分割。②就此而言,对象等同于原子。但是二者有两个根本差别。其一,原子是几何空间—物理空间中的存在,对象是可能事态的空间中的存在。原子的观念来自于“物体”。物体是宏观的,可以分割,而分割的结果可以继续进行分割。①本文对《逻辑哲学论》的引用以Pears和McGuinness的英译本为准,在页码后注明原文的命题编号。中文参照张申府和陈启伟的译文。②物理学的进展改变了我们

5、对原子的理解,原子不再是基本单位。但是这与本文的讨论无关。本文就哲学视角讨论原子概念。·81·德谟克利特设想,这个分割过程不可无限进行,最终会终止于一个不可分割的终点,即“原子”。从词源上说,“原子”的本意就是“不可分”。原子是微观的,但是微观的原子从宏观的物体那里继承了某些关键属性。毫不奇怪,近代科学家经常把原子设想为一个极其微小的坚硬小球。我们———包括哲学家和科学家———对原子的理解强烈地依赖于对宏观物体的视觉印象。在我们看来,宏观物体必须存在于某个几何—物理位置上,虽然位置可以是不确定的,但是这个位置必须存在。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原子也必须占据一个

6、几何—物理位置。因此,原子存在于几何空间—物理空间之中。但是维特根斯坦的“对象”可以摆脱几何空间—物理空间的束缚。对象当然可以是几何空间—物理空间中的存在,但是与几何空间—物理空间无关的对象也是存在的,例如,颜色的对象、声音的对象、触觉的对象分别存在于颜色空间、音度空间、硬度空间之中,但是无须存在于几何空间—物理空间之中。当然,一个固执的物理主义者可能坚持如下立场:颜色的对象、声音的对象、触觉的对象等等也必须出现在某个几何—物理位置上。不过这种理解是误入歧途的,其错误在于完全把对象等同于原子。几何空间—物理空间仅仅是可以设想的许多种空间中的一种,在哲学史

7、和科学史上它确实具备独特地位,但这是社会历史因素和人类生理因素造成的,并不具备逻辑上的合理性。与德谟克利特和牛顿相比,维特根斯坦的优势在于他成长于逻辑技术趋于成熟的20世纪,他的本体论理解可以达到更高的抽象程度。因此,德谟克利特和牛顿的“原子”只能依附于几何空间—物理空间,维特根斯坦却可以设想在逻辑上与几何空间—物理空间相平行的诸多空间。“对象”和“原子”都生成于对“事物”进行分割的设想。分割过程终止于某种简单性,就得到“对象”或“原子”。差别在于,生成“对象”的分割是逻辑性的分割,而生成“原子”的分割是物理性的分割。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对象”依附于逻辑

8、性的空间①,而“原子”依附于几何—物理空间。维特根斯坦的“对象”存在于可能事态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