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方程》教学设计与反思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与反思

ID:14236038

大小:3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7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4页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认识方程》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课题】认识方程【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2页例1、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一第5题。【教材分析】此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即将学习“解方程”的基础。教材选择了天平这个直观教具,提出了“观察天平图、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质量关系”的要求。在学生观察、按要求写式子,以及对写出的式子进行分析归纳的基础上,认识等式和方程。教学方程的意义,并非让学生简单地认识方程的外在特征,即“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2、而是要让学生体会方程的本质特征,即揭示事件中最主要的数量关系。必须引导学生借助日常生活经验,利用具体的问题情境去探寻相应的等量关系,从而构建“方程”的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方程的意义。【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指导。【教学目标】1.理解方程的概念,体会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关系,会用方程描述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2.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等量关系数学化、符号化的活动经验,初步感受方程的建模思想。【教学重点】列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即等号两边的两件事情是等价的。【教学

3、过程】一、认识代数式与不等式1.日历问题出示本月的日历图,提问:仔细观察相邻两行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上面一行数比下一行数少7。(或下一行数比上一行数多7)引导:如果周三这天的日期用x表示,那么它上一行的这一天就可以怎样表示?下一行的这一天呢?这3天的和怎么表示?课件呈现:x-7,x+7,3x。小结:像这样的式子,数学上称为代数式。(板书:代数式)2.三角形路线图8出示路线图,提问:邮递员送信,从邮局经超市到学校的路程,你能用代数式表示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呈现:x+4。引导:当然,还有另

4、一条路可走。比较这两种走法,你会选择哪一种,为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呈现:x+4>6。启发:这里的x是未知的,x+4>6就一定成立吗?结合图形,谁解释一下。引导学生明确: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要求:三角形两边的差与第三边的关系呢?也就是x-4<6。小结:像这样的式子,数学上称为不等式。(板书:不等式)二、认识等式与方程1.天平图课件呈现动态天平,引导:这是一架天平。我在两端的托盘里分别放上砝码,你能用不等式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呈现:40+20<100。进一步提出要求

5、:要使天平平衡,左右两边所放物体质量应该怎样呢?我们可以把右盘中100克砝码换成多少?(60克木块)那么这时能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呢?学生回答后,课件呈现:40+20=60。再次提出要求:如果右盘中100克保持不变,我们可以把左盘中20克砝码换成多少?(60克木块)那么这时天平平衡了,你又能得到怎样的式子?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呈现:40+60=100。小结:像这样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数学上称为等式。(板书:等式)2.未知量引导:现在,如果我把木块放下去,请猜测一下,天平有可能出现平衡的状态吗?如果平衡,你能得到怎样的

6、等式呢?根据学生的质疑,启发:我们发现木块的质量没有标出来,是未知的,如何表示呢?学生回答后,明确:用字母x表示未知数。课件呈现:20+x=100。介绍:人类能够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并且让未知数平等地参与运算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数学史料1]700多年前,我国数学家李冶在《测圆海镜》中首次应用了“天元术”,他用“天元”8表示未知数。14世纪初,朱世杰在《四元玉鉴》中又创立了“四元术”,这是我国古代数学的一次飞跃。进一步启发:天平除了可能平衡,还可能出现哪些情况呢?你又能得到怎样的式子?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呈现:20+x

7、>100与20+x<100。进一步要求:我们继续操作,这时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又怎么表示呢?学生回答后,课件呈现:2x=160。3.分类引导分类:从日历问题中,我们得到代数式;从路线图和天平图中,得到不等式;通过天平演示,也得到了等式。仔细观察这9道式子的特征,你能尝试着给它们分类吗?学生讨论后,分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分类情况。提问: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事物的特征。你这样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呢?根据学生回答,确定分类标准:按是否是等式来分类。(或是否含有未知数)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并操作演示。进一步

8、要求:在原有分类的基础上,再选择另一个标准进行第二次分类。学生完善自己的分类。小结:通过第一次分类,我们得到是等式和不是等式两类。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进行第二次分类,得到含有未知数和不含未知数的式子两类。这样通过两次分类,就得出4组式子。我们分别研究一下它们的特征。根据学生回答,明确4组式子类型:含有未知数但不是等式;不含未知数也不是等式;不含未知数是等式;含有未知数是等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