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学分析论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学分析论文

ID:14233521

大小:3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学分析论文 _第1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学分析论文 _第2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学分析论文 _第3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学分析论文 _第4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学分析论文 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学分析论文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学分析论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今后五年我们的工作任务,其中第一项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也分别于2006年2月14日和20日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对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深刻论述,作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时代课题。下面,就从经济学角度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理论分析。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

2、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由传统农业社会走向现代工业社会是任何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我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在自力更生的条件下开始推进工业化的,最初的积累资金只能主要来自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和要素的流失也在加速,城乡的二元经济结构也在进一步强化。耕地在过去7年中减少了1亿亩,而农村人口却没有减少多少,人均耕地下降到亩,相当于世界平均值的1/3;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0年的∶1发展到2004年的∶1,差距越来越大。农村积累的种种矛盾,已经向国民经济发出了强烈的预警信号。因此,

3、中央审时度势提出,要下决心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正是基于缩小日渐拉大的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的基础,农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

4、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科学是知识的理论体系,它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作为生产力因素的主要是自然科学。技术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产的物质设备;另一方面是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当科学还没有应用于生产过程时,它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当科学应用于生产过程,引起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变革,以及劳

5、动者技能的提高、管理者管理水平的提高,即科学渗透到生产力的各个要素中去时,科学便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农民素质的提高。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生产力是建设新农村的中心任务。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实质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只有用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培养造就新型农民,让农民学会使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才能有效推进现代农业进程,科学技术运用到现实的生产领域中,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建设,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的质量,提高我国农业的综合效益,促进我国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

6、型向集约型转变。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由于市场调节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因此不能单纯依靠市场调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就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目前,我国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万亿元,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财政收入达3万亿元,这对于建设新农村非常有利。国家要逐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力度,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否则,尽快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就会落空。  (一)社会

7、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  在过去几年里,我国政府努力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明显增加,并产生了积极效果。整个“十五”时期,国家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明显增加。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达11300亿元,年均增长17%,是改革开放以来投入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之一。仅2005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2975亿元。财政投入给农民生活带来了实惠,使农民的生活方式在悄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