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232587
大小:30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7
《转型离子交换树脂处理低浓度氨氮实验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氨氮及硫酸铵回收试验总结一、实验背景目前处理高浓度的氨氮废水,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技术方法,处理效果也较好,但是对于低浓度的氨氮废水的处理还相对比较困难。根据GB8978-1996《污水排放综合标准》,工业废水排放一级标准要求氨氮的含量低于15mg/L。所以用离子交换树脂处理低浓度的氨氮废水就很具有经济价值和理论意义。同时通过用酸回收浓缩硫酸铵溶液,对于交换剩余产物也得到有效的利用。二、实验目的(一)、定性检测树脂HN850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二)、定量测定树脂HN850对氨氮的去除率,通过试验确定树脂的吸附临界
2、点(以工业废水氨氮一级标准15mg/L为临界)和达到吸附临界点的时间及总吸附量,并做出其吸附曲线。(三)、探究树脂HN850的最优工作条件和再生条件。(四)、利用稀硫酸再生树脂,收集洗下来的硫酸铵,得到浓度为10g/L的硫酸铵浓缩液。三、实验原理配置一定浓度的氨氮溶液,使其流过树脂柱,然后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出水氨氮浓度。四、试验装置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小型离子交换树脂柱:内径25mm,柱高800mm,要求高径比大于10,因此树脂实际大于250mm,树脂下端有筛板。上端进水,下端出水,出水处配有流速调节阀门。图1试验装置五、
3、实验步骤(一)、定性试验1、取六只容积为100mL的烧杯,分别标记为1、2……6,各加入80mL浓度为100mg/L的标准氯化铵溶液,依次调节pH为2、4、6、8、10、12。2、称取六份树脂,每份3克,分别加入六只烧杯中,缓慢搅拌24小时。3、取水样检测氨氮浓度。(二)、定量试验1、取预制玻璃柱一根,向其中装入高度为H的树脂,用去离子水冲洗至出水为中性备用。2、将装有树脂的玻璃柱连入动态试验,通过控制控制进水的pH、浓度和流速,对出水进行定时取样检测。六、实验数据及分析1、定性检测数据如下表:浓度单位(mg/L)pH浓度24
4、681012原水104.05104.05104.05104.05104.05104.05出水97.32102.0797.3292.1870.3165.28表1静态定性试验根据出水情况来看,pH等于10和12时,出水情况比较好。也就是说该树脂运行时,应将进水pH调至碱性环境。考虑到实际生产的成本问题,现将实验进水调到pH=10。2、定量检测数据一如图2所示:浓度单位(mg/L)试验条件:树脂采用HN850型,去离子水+氯化铵配水,进水氨氮浓度50mg/L、pH=10,BV=3,树脂高度40cm(树脂量约200mL)。图2HN85
5、0型树脂进水氨氮浓度为50mg/L时,出水氨氮变化情况由图2可知,HN850型树脂,出水效果良好,稳定在7-10mg/L之间(超过15mg/L的标准),且在16个小时之内是稳定的,在16小时后才逐渐增加,21小时时达到25mg/L。3、定量检测数据二如图3所示:浓度单位(mg/L)试验条件:树脂采用HN850型,去离子水+氯化铵配水,进水氨氮浓度100mg/L、pH=10,BV=3,树脂高度40cm(树脂量约200mL)。图3HN850型树脂进水氨氮浓度为100mg/L时,出水氨氮变化情况当进水为100mg/L时,出水不能达到
6、低于15mg/L的要求,基本持续在35-40mg/L左右,持续时间在15-25之间,这说明当进水浓度增加,所需要的树脂量也应增加。比较图1和图2,决定对实验做一些修改。(1)、将BV值改为6。(2)、将树脂用量增加到250cm³。(3)、针对低浓度氨氮废水(氨氮浓度低于100mg/L)进行处理。4、定量检测数据三如图4所示:浓度单位(mg/L)试验条件:树脂采用HN850型,去离子水+氯化铵配水,进水氨氮浓度100mg/L、pH=10,BV=6,树脂高度50cm(树脂量约250mL)。图4经过改变实验条件后的实验数据根据以上实
7、验数据可以看出,通过对实验条件的改变,15小时以内,出水氨氮浓度并没有发生很大的改变。据图2,可计算出该条件下对氨氮的吸附量为0.59g。据图4,可计算出该条件下对氨氮的吸附量为1.35g,故在允许范围内(出水氨氮<50mg/L),图4条件的处理效率是图3条件的2.3倍。5、串联动态实验基于前期的实验数据,如果要把100mg/L的氨氮废水处理到15mg/L以下,在实验室条件下,可采取双管串联的方式。取A和B两根树脂柱,树脂高度均为50cm,进水条件为:100mg/L、BV=6、pH=10。首先,氨氮废水进入A树脂柱,然后A的出
8、水进入B树脂柱,由于A的出水pH小于7,所以进入B的水需要再次调节pH=10,在实验条件下,这点很难做到,只好进行类似模拟串联试验,先收集A的出水,然后调节pH,调节好的水再进入B管。实验数据如下:图5A柱出水随时间变化曲线图6B柱出水随时间变化曲线收集A管出水,也就是B管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