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通风阻力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矿井通风阻力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ID:1421270

大小:1.55 MB

页数:80页

时间:2017-11-11

矿井通风阻力系统设计毕业论文_第1页
矿井通风阻力系统设计毕业论文_第2页
矿井通风阻力系统设计毕业论文_第3页
矿井通风阻力系统设计毕业论文_第4页
矿井通风阻力系统设计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矿井通风阻力系统设计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矿井通风阻力系统设计毕业论文目录摘要I目录II第1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11.1井田概况11.1.1井田位置及范围11.1.2交通位置11.1.3地形地势11.1.4气候雨量风向风速11.1.5河流21.2地质特征31.2.1矿区范围内的地层情况31.2.2井田范围内和附近的主要地质构造31.2.3煤层赋存状况及可采煤层特征31.2.4井田内水文地质情况41.2.5瓦斯煤尘煤的自燃性51.2.6煤质、牌号及用途5第2章井田境界储量服务年限62.1井田境界62.1.1井田周边状况62.1.2井田境界确定的依据62.1.3井田未来发展情况62

2、.2井田储量62.2.1井田储量的计算6752.2.2保安煤柱72.2.3储量计算方法72.2.4储量计算的评价82.3矿井工业制度、生产能力、服务年限82.3.1矿井工作制度82.3.2矿井生产能力的确定82.3.3矿井服务年限的确定9第3章井田开拓103.1选定开拓方案的系统描述103.1.1井硐形式和数目103.1.2井硐位置及坐标103.1.3水平数目及高度113.1.4石门、大巷数目及布置113.1.5采区划分133.2井硐布置和施工143.2.1井硐穿过的岩层性质及井筒支护143.2.2井硐布置及装备143.2.3井筒延深的

3、初步意见173.3开采顺序173.3.1沿井田走向的开采顺序173.3.2沿井田倾向的开采顺序173.4矿井提升系统17第4章采区通风194.1采区设计概述194.1.1设计采区的位,置边界范围采区煤柱194.1.2采区的地质和煤层情况194.1.3采区的生产能力储量及服务年限194.1.4采区巷道布置204.2采煤方法及采煤工艺234.2.1采煤方法选择234.2.2回采工艺234.3采区通风26754.3.1采区概况264.3.2采区通风设计原则及要求264.3.3采区上山通风系统选择274.3.4回采工作面通风系统274.4掘进通

4、风304.4.1局部通风系统的设计原则304.4.2局部通风方法314.4.3风筒及局部通风机选择31第5章矿井通风系统335.1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335.1.1选择矿井通风系统的原则335.1.2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345.1.3矿井通风方式的选择365.2矿井需风量的计算385.2.1风量计算的标准和原则385.2.2矿井风量计算405.2.3矿井总风量计算445.2.4矿井风量分配455.2.4风量分配后的风速校核465.3矿井通风阻力的计算485.3.1图纸和编制数据485.3.2风网图的绘制515.3.3摩擦阻力的计算515.3

5、.4局部阻力的计算585.3.5自然风压585.3.6矿井通风总阻力615.3.7矿井等积孔615.4扇风机的选择635.4.1选择原则及步骤635.4.2扇风机的选择645.4.3主扇工况点655.4.5选择电动机68755.5概算矿井通风费用695.5.1计算主扇运转耗电量695.5.2吨煤通风电费计算705.6通风构筑物705.6.1通风构筑物705.6.2主要通风机附属设备71结论73致谢辞74参考文献75附录176附录2817575第1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1.1井田概况1.1.1井田位置及范围袁店二矿位于亳州市涡阳县曹市镇境内

6、,其中心东距宿州市约55Km,东距淮北市区约76Km。该项目是国家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和安徽省“861”行动计划重点建设项目,也是淮北矿区“煤化、盐化一体化工程”重要支撑项目之一。1.1.3地形地势本区属于丘陵地形,××煤矿井田的地势东高西洼,洼地面积占三分之二左右,中部原受鹤立河的侵蚀地势较低洼,区内最高标高,一般在之间。1.1.4气候雨量风向风速矿区属于大陆性气候,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零下,年降水量左右,冻结期由月至次年月末,冻结深度一般在左右,风向多西风,最大风速为。75图1-1交通位置图1.1.5河流区内只有××河在井田上方流

7、过后经人工改造从西部边界通过。最高洪水位。最大流最为。地下水原始流向与地表河流流向一致。水力坡度2‰左右。年平均降雨量为左右,雨季集中在六,七,八三个月。751.2地质特征1.2.1矿区范围内的地层情况本区地层基本与××区域性地层一致。根据1975年东北地区区域地层表的统一对比,区内自下而上有:前古生界,上侏罗统:石头河子组石头庙子组。下白垩统东山组,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为本矿井的主要含煤地层,煤层总厚度51.37M,含煤率4.7%。煤层厚度总趋势为由北向南增厚,煤层层间距由北向南变薄,同时出现合并和尖灭。矿区主要含煤层有23层,划归给

8、本设计矿井的可采煤层共二层。1.2.2井田范围内和附近的主要地质构造本井田位于××煤田中生代石头河子组中,××井田褶皱简单,煤系地层走向呈北北东,向东倾斜的单斜构造。倾角,一般沿局部有波状起伏。然而断裂则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