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21034
大小:4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1-11
《简述气候变化及中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气候变化与中国傅莹,2009年12月2日,伦敦经济学院尊敬的CORBRIDGE教授,女士们,先生们,很荣幸来到伦敦经济学院,就气候变化这一重大问题进行交流。我感觉特别荣幸,这是因为伦敦经济学院以在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著称,你们的研究为全球讨论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气候类型多样,环境脆弱。气候变化给中国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根据中国科学家的观察,过去50年里中国的平均气温上升了1.1摄氏度,高于同期全球平均升温水平。在中国的许多地方,极端气候现象更为频繁。例如,今年春天中国北方出现50年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给400多万人的带来生计困难。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对我们
2、来说已是现实。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中国占了一半,70%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这些问题是如何造成的?中国近年在减贫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与你们不同的是,我们是用30年的浓缩时间,走西方国家两个世纪的工业化进程。中国人民已经充分认识到气候变化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我们在以发展经济的同样热情投入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努力之中。在中国,气候变化不仅仅是一个讨论的话题,举国上下正在通过政策和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我愿与你们分享一些这方面的例子第一,中国制定了节能减排的法律和政策框架。中国在制定2006-2010年的第十一个“
3、五年计划”时,第一次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包括降低单位GDP能耗20%。为实现这个目标,中国修订了《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等法律,制定了严格的节能指标考核制度,完不成任务的地方领导人将面临严格的问责制。上个月,中央政府在网站上公布了2008年各省区节能目标考核结果。全国31个省区中,26个省为“超额完成”或“完成”等级。由于增加了透明度,未完成目标的省区面临公众很大的压力。从表格上可以看出来,北京市做得不错,超额完成了当年指标,而且已完成了2010年20%目标的17%。而新疆则落后了一些,如期完成目标有很大困难,需要得到许多支持。第二,采取严格的产业政策,鼓励清洁发展。政府严
4、格控制新建高排放、高污染项目,淘汰现有落后产能。可以理解,落实这项措施一开始会很困难,遇到一些阻力,因为关闭高污染企业意味着就业岗位的损失。比如,中国提出5年内拆除淘汰5000万千瓦(50GW)老发电机装机容量的目标提前一年半完成,使单位发电的煤耗降低了20%。但这项措施导致40万人面临再就业问题。第三,大力发展清洁替代能源。低碳和新能源产业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的新亮点,许多英国公司也在与中国开展清洁能源项目的合作。今年1-9月,中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中,清洁能源占到1/3。目前,中国在太阳能热水器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累计容量和水电装机容量方面均居世界第一。你们可能还不知道,1/10的中国家庭用上
5、了太阳能,在中国可以看到许多新住宅的屋顶上装上了太阳能板。我自己家的公寓也是使用太阳能供热的,据家里人说今年冬天的使用效果很好。中国人对清洁能源如此热衷,表明我们下决心追求更美好的未来。第四,增加森林碳汇。我们都知道树能吸收二氧化碳,中国人民对植树十分热情,在联合国环境署倡议的“全球10亿棵树”活动中,中国人种了26亿棵树,也就是人均2棵,一个多么令人震惊的数字。第五,我们知道要切实实现减排的宏伟目标,唯一的手段是通过发展科学和技术,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加大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科研投入。中国已成为各种新能源技术的巨大实验基地。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在新增4万亿元(4000亿英镑)的经济刺激方案中,
6、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投资达15%。我想你们会认为这不是一个小的数额,特别是考虑到我们正处在金融危机当中。经过努力,中国节能减排取得明显进展,有望如期完成2010年目标。仅提高能效一项,中国就有望在2006-2010年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亿吨。这个数字与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的减排努力相比都毫不逊色。在今年9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宣布中国将进一步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上周四,中国政府宣布了2020年行动目标,包括:--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比重达到15%;--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这个面积相当于英国领土的1.5倍。我们
7、将把这些目标作为约束性和可核查指标纳入中国的发展中长期规划。但是,希望能理解,完成这些目标会越来越困难。请允许我说明一下为什么是这样。中国已经关闭了很多高耗能工厂,也就是说,容易做的已经做了。1990-2005年间,中国单位GDP能耗下降了47%,预计2005-2010年将再下降20%。进一步提高能效,将付出更高成本、做出更多牺牲。这也就是为什么科技研发对中国是如此重要,只有创新方能干使中国实现这个跨越。也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