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概况和采矿分析毕业论文

ID:1420749

大小:961.5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7-11-11

矿井概况和采矿分析毕业论文_第1页
矿井概况和采矿分析毕业论文_第2页
矿井概况和采矿分析毕业论文_第3页
矿井概况和采矿分析毕业论文_第4页
矿井概况和采矿分析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矿井概况和采矿分析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矿井概况和采矿分析毕业论文目录目录11矿井概况与地质特征31.1井田概况31.1.1交通位置31.1.2矿区开发现状51.2地质特征61.2.1矿井地层61.2.2矿井地质构造81.2.3矿井煤层特征81.2.4矿井煤质情况101.2.5矿井水文地质121.2.6环境地质条件151.2.7瓦斯、煤尘、煤的自燃倾向性及地温162井田境界和储量172.1井田境界172.2资源/储量172.2.1矿井地质资储量172.2.2煤柱留设182.2.3设计动用资源/储量182.2.4可采储量182.2.5矿井回采率、采区回采率203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

2、务年限213.1设计生产能力213.2设计生产能力213.3设计服务年限214矿井开拓234.1矿井开拓方式234.1.1矿井现状234.1.2井口位置的选择23404.1.3水平划分254.1.4大巷布置254.1.5关于回风平硐服务范围254.1.6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254.2井筒254.3井底车场及硐室264.3.1井底车场型式264.3.2井底车场硐室264.3.3井底车场主要巷道和硐室支护264.4大巷运输及设备274.4.1运输方式274.4.2主要运输巷道断面、支护方式、坡度及钢轨型号274.4.3矿车选型274.5大巷运输设备选型27

3、4.5.1主平硐运输设备选型274.5.2工作面运输平巷运输设备295采区布置及装备305.1煤层的地质特征305.2采区巷道布置315.2.1移交生产和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的采区数目、位置、工作面生产能力计算315.2.2煤层分组、分层关系及开采顺序325.2.3开采顺序及回采方式325.2.4采区尺寸及巷道布置325.2.5采区车场、装车点及硐室325.2.6采区煤、矸运输和辅助运输及设备选择,采区通风与排水326采煤方法346.1采煤方法的选择346.2区段划分、工作面长度的确定和采煤、装煤、运煤方式及设备选型以及顶板控制方式346.2.1区段划

4、分356.2.2工作面长度的确定356.2.3工作面顶板管理方式及支架设备选型356.2.4回采及回踩工作面支护选择356.3采煤工作面的循环数、月进度、年进度及工作面长度366.4采区及工作面回采率376.5生产时主要材料消耗指标376.6巷道掘进376.6.1巷道断面和支护形式376.6.2巷道掘进进度指标376.6.3掘进工作面个数、掘进机械设备配备376.6.4采掘比例关系和矸石率预计376.6.5井巷工程量和移交生产时的三个煤量38407附件407.1xxxxx煤矿断面图册407.2xxxxx煤矿采区巷道布置图407.3xxxxx煤矿采区巷

5、道剖面图407.4xxxxx煤矿开拓平面图407.5xxxxx煤矿开拓剖面图407.6xxxxx煤矿井下错车场图407.7xxxxx煤矿采煤方法图401矿井概况与地质特征1.1井田概况1.1.1交通位置xxxxx煤矿由芙蓉矿区珙县二、三号井田中的珙县三号井田和芙蓉矿区德赶坝井田南西(与珙县三号井田接壤)组成,位于珙县县城148°方向、直距约19km处,属珙县底洞镇管辖,行政区划隶属珙县底洞镇罗通村二社。主井口坐标为:东经104°48′19.48″(X=3133065.67);北纬28°18′44.2″(Y=35480915.43),井口高程:506.

6、75m。新设矿区中心地理坐标:X=3132040,Y=35482500。区内交通较方便,有矿山简易公路向北通往底洞镇约8公里,底洞镇向北至珙县县城50公里,西北距珙县火车站18公里,距巡场约35公里,交通十分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1-1-1-1所示。40上坝煤矿汪家沟煤矿图1-1-1-1xxxxx煤矿交通位置图401.1.2地形、地貌及水文矿区地处四川盆地南部边缘,地势总体为东南部相对较高,西北部相对较低,山脉走向总体呈近东西向展布,山脊海拔一般大于+700m,区内最高点位于矿区东南角,海拔高+1122.5m,最低点位于矿区西北部xxxxx河谷地带,最

7、低海拔高程约+510.0m,最大高差612.8m,属沟谷浅切割低山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山顶地形较缓10~20°,沟谷两侧地形较陡,地形坡度达30~40°,局部形成悬崖峭壁。区内森林茂盛,密灌较多,植被覆盖率达70%以上,自然生态环境保存尚好。矿区少有泉点出露,沟谷发育,矿区范围内沟谷发育,多为季节性冲沟,均汇入矿区中部的邓家河。矿区总体呈单面山地地貌,为一大致向北东倾斜的单斜蓄水构造。1.1.3气象及地震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潮湿,夏季多暴雨,冬秋两季多雨雾,全年雨量充沛。年降雨量902.2~1597.9mm之间,平均降雨量1143.6mm,且集

8、中在5~8月,而以大雨或暴雨降落,9~12月为霪雨季节、多雨雾、晴天少,同年平均气温18℃,最高39.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矿井概况和采矿分析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矿井概况和采矿分析毕业论文目录目录11矿井概况与地质特征31.1井田概况31.1.1交通位置31.1.2矿区开发现状51.2地质特征61.2.1矿井地层61.2.2矿井地质构造81.2.3矿井煤层特征81.2.4矿井煤质情况101.2.5矿井水文地质121.2.6环境地质条件151.2.7瓦斯、煤尘、煤的自燃倾向性及地温162井田境界和储量172.1井田境界172.2资源/储量172.2.1矿井地质资储量172.2.2煤柱留设182.2.3设计动用资源/储量182.2.4可采储量182.2.5矿井回采率、采区回采率203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

2、务年限213.1设计生产能力213.2设计生产能力213.3设计服务年限214矿井开拓234.1矿井开拓方式234.1.1矿井现状234.1.2井口位置的选择23404.1.3水平划分254.1.4大巷布置254.1.5关于回风平硐服务范围254.1.6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254.2井筒254.3井底车场及硐室264.3.1井底车场型式264.3.2井底车场硐室264.3.3井底车场主要巷道和硐室支护264.4大巷运输及设备274.4.1运输方式274.4.2主要运输巷道断面、支护方式、坡度及钢轨型号274.4.3矿车选型274.5大巷运输设备选型27

3、4.5.1主平硐运输设备选型274.5.2工作面运输平巷运输设备295采区布置及装备305.1煤层的地质特征305.2采区巷道布置315.2.1移交生产和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的采区数目、位置、工作面生产能力计算315.2.2煤层分组、分层关系及开采顺序325.2.3开采顺序及回采方式325.2.4采区尺寸及巷道布置325.2.5采区车场、装车点及硐室325.2.6采区煤、矸运输和辅助运输及设备选择,采区通风与排水326采煤方法346.1采煤方法的选择346.2区段划分、工作面长度的确定和采煤、装煤、运煤方式及设备选型以及顶板控制方式346.2.1区段划

4、分356.2.2工作面长度的确定356.2.3工作面顶板管理方式及支架设备选型356.2.4回采及回踩工作面支护选择356.3采煤工作面的循环数、月进度、年进度及工作面长度366.4采区及工作面回采率376.5生产时主要材料消耗指标376.6巷道掘进376.6.1巷道断面和支护形式376.6.2巷道掘进进度指标376.6.3掘进工作面个数、掘进机械设备配备376.6.4采掘比例关系和矸石率预计376.6.5井巷工程量和移交生产时的三个煤量38407附件407.1xxxxx煤矿断面图册407.2xxxxx煤矿采区巷道布置图407.3xxxxx煤矿采区巷

5、道剖面图407.4xxxxx煤矿开拓平面图407.5xxxxx煤矿开拓剖面图407.6xxxxx煤矿井下错车场图407.7xxxxx煤矿采煤方法图401矿井概况与地质特征1.1井田概况1.1.1交通位置xxxxx煤矿由芙蓉矿区珙县二、三号井田中的珙县三号井田和芙蓉矿区德赶坝井田南西(与珙县三号井田接壤)组成,位于珙县县城148°方向、直距约19km处,属珙县底洞镇管辖,行政区划隶属珙县底洞镇罗通村二社。主井口坐标为:东经104°48′19.48″(X=3133065.67);北纬28°18′44.2″(Y=35480915.43),井口高程:506.

6、75m。新设矿区中心地理坐标:X=3132040,Y=35482500。区内交通较方便,有矿山简易公路向北通往底洞镇约8公里,底洞镇向北至珙县县城50公里,西北距珙县火车站18公里,距巡场约35公里,交通十分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1-1-1-1所示。40上坝煤矿汪家沟煤矿图1-1-1-1xxxxx煤矿交通位置图401.1.2地形、地貌及水文矿区地处四川盆地南部边缘,地势总体为东南部相对较高,西北部相对较低,山脉走向总体呈近东西向展布,山脊海拔一般大于+700m,区内最高点位于矿区东南角,海拔高+1122.5m,最低点位于矿区西北部xxxxx河谷地带,最

7、低海拔高程约+510.0m,最大高差612.8m,属沟谷浅切割低山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山顶地形较缓10~20°,沟谷两侧地形较陡,地形坡度达30~40°,局部形成悬崖峭壁。区内森林茂盛,密灌较多,植被覆盖率达70%以上,自然生态环境保存尚好。矿区少有泉点出露,沟谷发育,矿区范围内沟谷发育,多为季节性冲沟,均汇入矿区中部的邓家河。矿区总体呈单面山地地貌,为一大致向北东倾斜的单斜蓄水构造。1.1.3气象及地震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潮湿,夏季多暴雨,冬秋两季多雨雾,全年雨量充沛。年降雨量902.2~1597.9mm之间,平均降雨量1143.6mm,且集

8、中在5~8月,而以大雨或暴雨降落,9~12月为霪雨季节、多雨雾、晴天少,同年平均气温18℃,最高39.5℃,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