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205720
大小:375.00 KB
页数:46页
时间:2018-07-26
《桐庐县第二次地名普查外包服务项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桐庐县第二次地名普查外包服务项目桐庐县第二次地名普查外包服务项目招标文件(编号:TLZFCG2011-GK-009)采购单位:桐庐县民政局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采购机构:桐庐县招投标服务中心备案单位:2011年5月11日第46页共46页桐庐县第二次地名普查外包服务项目目录第一章招标公告第二章招标需求第三章投标人须知前附表一、总则二、采购文件三、投标文件的编制四、开标五、评标六、定标七、合同授予第四章评标办法及评分标准第五章政府采购合同第六章投标文件格式第46页共46页桐庐县第二次地名普查外包服务项目第一章招
2、标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规定,经桐庐县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批准,现就桐庐县第二次地名普查外包服务项目进行采购,欢迎符合报名资格条件的供应商前来投标:一、项目编号:TLZFCG2011-GK-009二、采购组织类型:政府集中采购三、采购方式:公开招标四、采购内容(本项目为一个标项):本项目位于杭州市桐庐县,涉及全境,总调查面积约1825平方公里。全面调查核实调查范围内的地名、行政区划等基本情况,建立起相应的民政地名数据库。具体要求详见招标文件。五、合格的投标人应
3、具备的资格要求: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和履行合同能力,注册资金在人民币100万元(含)以上,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在前三年内的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2.2009年以来完成过浙江省内县(市)区地名普查项目。注意:谢绝联合体投标。六、招标文件的领取:1.获取时间:2011年5月18日至5月26日的上午8:30-11:00,下午14:00-16:00。(双休节假日除外)2.获取地点:桐庐县招投标服务中心(桐庐县迎春南路258号国资大厦
4、六楼)。七、获取招标文件时应提供以下资料(复印件需加盖单位公章):1.政府采购报名表。2.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副本原件及复印件。3.法定代人表或委托代理人身份证(委托代理时须提供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原件)。第46页共46页桐庐县第二次地名普查外包服务项目4.2009年以来完成过浙江省内县(市)区地名普查项目业绩原件及复印件。八、投标保证金:投标保证金为人民币叁仟元整。投标人于投标截止时间前到账至以下帐户,并凭银行的进账单到县招投标服务中心保证金收退窗口开取收据:账户:桐庐县招投标服务中心保证金专户账号:33
5、001617182053000524开户银行:建设银行桐庐支行投标保证金交纳方式:电子汇票、转账支票和银行汇票等非现金方式。九、投标截止时间和地点:投标人应于2011年6月8日9时30分将投标文件密封送交到桐庐县招投标服务中心报名窗口,逾期送达作无效标处理。十、开标时间及地点:本次招标将于2011年6月8日9时30分在桐庐县招投标服务中心开标,投标代表出席开标会议。十一、政府采购报名表下载地址:http://www.tlztb.com/→资料下载专区→政府采购投标报名表十二、业务咨询:县招投标服务中心:联系人:
6、吴先生联系电话:0571-64217671传真:0571-64217662邮箱:wufeizlh@163.com保证金交退咨询电话:0571-64217665县民政局联系人:郑先生电话:0571-64221078第46页共46页桐庐县第二次地名普查外包服务项目第二章项目需求一、项目基本情况本项目位于杭州市桐庐县,涉及全境,总调查面积约1825平方公里。二、项目目的全面调查核实调查范围内的地名、行政区划等基本情况,建立起相应的民政地名数据库。三、项目简介浙江省桐庐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地处钱塘江中游,介于北纬29°
7、35′~30°05′和东经119°10′~119°58′之间;东接诸暨,南连浦江、建德,西邻淳安,东北界富阳,西北依临安。全境东西长约77公里,南北宽约55公里。全县总面积1825平方公里,辖6个镇、4个乡、4个街道。地名普查是加强地名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做好地名普查工作,对于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地名普查的必要性和目的地名作为人民群众最常使用的空间地理信息,具有信息量大、类型结构复杂、空间性强、动态变化大等特点,既具有相
8、对稳定性,又具有相当的变动性。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多、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新的地名不断出现,地名信息的总量在不断增大;而且,总有一些地名因为种种原因在发生变化。特别是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城市数量逐步增多,城市建设规模逐渐扩大,新生地名大量涌现,旧有地名变更频繁。与此同时,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活动的总量和范围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的交往、交流、出行活动也大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