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历史唯物论的走向

新世纪历史唯物论的走向

ID:14197754

大小:43.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7-26

新世纪历史唯物论的走向_第1页
新世纪历史唯物论的走向_第2页
新世纪历史唯物论的走向_第3页
新世纪历史唯物论的走向_第4页
新世纪历史唯物论的走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世纪历史唯物论的走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世纪历史唯物论的走向新世纪历史唯物论的走向【作者】王锐生【作者简介】王锐生(1928-),男(汉族),广东台山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100037。  一、上世纪的回顾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他们哲学的核心唯物史观的确立。如果用一个词表达唯物史观的精髓,那就是改变世界。马克思在《费尔巴哈论纲》中说: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正是这一改变世界哲学的胜利进军。二战后初期,世界人口的1/3已被社会主义阵营所囊括。这样一种哲学的

2、力量,在人类历史上是从来没有的。后来,虽然有过苏、东巨变。但是,正如不可以从某教皇的垮台推论出圣经教导是错误的一样,也不可以以社会主义退出某些国家来推论马克思的学说不灵了。公正地说,整个20世纪唯物史观在理论发展上成就极大。普列汉诺夫、列宁、毛泽东都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在理论上有过推进(普氏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心理、美学和唯物主义史方面;列宁在国家与革命、历史决定论和社会主义在一国胜利等问题上;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军事辩证法、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等问题上)。但是拿20世纪唯物史观理

3、论的发展与它的改变世界的辉煌实践相比,前者就相形见绌了。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为参照系,无论在斯大林时期还是在20世纪50-70年代的中国,唯物史观在理论上的进展都显得相当停滞。在下面若干问题上,甚至是后退了:马克思主义在东方的传播不可避免地要受传统文化的渗透。两种文化的互动,除了积极效应外,难免会产生消极的东西。后者反映在唯物史观理论宣传上,就是马克思学说中那些来自西方文化传统的若干优秀思想(如人的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被严重忽视、遗忘,而反映旧文化传统消极面的某些东西(如对最高领导者的神化和绝

4、对权威的树立)却成为一种革命狂热。这严重损害了哲学的革命批判精神。还有,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是比欧洲哲学更重视延续、发扬和继承,而后者则更多地强调批判、否定。[1]本来属于欧洲文化传统的马克思哲学到了中国特别是成为执政党的理论后,也变得强调继承和发扬更多于强调批判和否定了(80年代,在发展中坚持还是在坚持中发展这两个命题的争论后面,似乎可以看到两种文化传统对立的背景)。阶级性与人性的理论关系没有处理好,把哲学与政治的关系推向极端,使阶级斗争与专政的学说实际等同于唯物史观本身,甚至无条件地宣布:承认

5、阶级斗争与专政就等于站在唯物史观立场。反之,就不是。其实,马克思哲学的根本立场是消灭阶级,实现人的解放。当然,恩格斯也说过,在实现全人类解放之前,首先要实现阶级的解放。不可以在存在着阶级的现阶段就把共产主义说成是直接与全人类有关,因而推论出资产者与无产者可以为此共同事业而奋斗。但是这并不能否认现阶段就完全没有人类共同的利益,甚至不存在共同的人性唯物史观是以整个人类的发展史为其研究对象的。当谈论(人)类范畴成为理论禁区的时候,人们实际上是从唯物主义观倒退到唯阶级史观了。如果不是从整个人类的发展及其

6、规律来唯物地说明阶级的存在和演变,此阶级史观就不是唯物主义的。马克思给哲学领域带来的革命主要在于把实践观念引入唯物主义中来,不但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严重缺点,而且使唯物主义第一次成为历史的唯物主义。然而哲学界的主流长期把实践唯物主义遗忘了,甚至与实践唯物主义相联系的主体性问题也被一些人视为异端而加以排斥。尽管如此,上述情况只是上世纪唯物史观理论发展中的一点曲折。到了80-90年代较为宽松的学术环境里,中国的哲学工作者在思想解放的激励下回归马克思,并进而在许多方面发展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初步实现了重

7、建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就回到马克思来说,大的问题有:不但研究阶级,而且也研究个体与类(一改过去只抓住中间,掉丢两头的弊端);不只是讲阶级学说,而且重提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马克思的人性、异化和人道主义的理论;把马克思许多光辉思想从禁区中发掘出来,让它们服务于改革开放的新阶段比如,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性时代的思想,马克思的社会时空理论(尤其是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的思想)等等。更值得注意的是:人们超越马克思,发展马克思,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具备当代性。在这方面主要有: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结合起来,承认社会主义不但需

8、要计划,也需要市场。社会主义容纳市场经济这一点不但是经济学问题,也是唯物史观问题。因为市场经济是一种文明、文化。唯物史观不但要讲历史规律,关注历史的合规律性方面;它也不能忽视历史的价值论。价值问题,马克思在经济学领域有过论述,但在其它的领域较少涉及。因此以往的唯物史观往往只是一种关于历史观知识的总汇。社会价值论的研究是唯物史观的新发展。历史观与价值论的统一是近年来学者们取得的共识。认识论在过去是被排斥在历史观之外的,80年代有了若干社会认识论的著作。这都是唯物史观当代性的体现。我之所以谈到上述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