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下降对我国居民跨期消费行为影响分析研究1211

利率下降对我国居民跨期消费行为影响分析研究1211

ID:14193891

大小:21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6

利率下降对我国居民跨期消费行为影响分析研究1211_第1页
利率下降对我国居民跨期消费行为影响分析研究1211_第2页
利率下降对我国居民跨期消费行为影响分析研究1211_第3页
利率下降对我国居民跨期消费行为影响分析研究1211_第4页
利率下降对我国居民跨期消费行为影响分析研究1211_第5页
资源描述:

《利率下降对我国居民跨期消费行为影响分析研究121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利率变动对我国居民跨期消费行为影响分析一、引言每次在应对金融或经济危机的时候,“降低利率”似乎成了政府的必备武器。政府试图通过降低利率一方面减轻企业的贷款利息,从而刺激企业投资;另一方面,减少居民的存款利息,从而刺激居民减少存款,增加当期消费。但是,从实证资料和统计数据来看,尽管降低利息在促进企业扩大投资方面效果明显,但是在促进居民增加当期消费方面效果并不显著,有些情况下甚至效果相反(参考文献的内容以及来自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接下来,我们将从利息下降对居民跨期消费行为影响的角度对这个问

2、题进行分析说明。二、居民跨期消费行为预算约束模型建立跨期消费行为是指居民以进行多时期的消费选择。1.基本假设(1)我们只考虑消费者再两个时期内做选择。(2)把两个时期的消费视作一种特定的产品,(c1,c2)表示两个时期的消费量,每个时期的消费价格等于1,也就是没有通货膨胀,每个时期拥有的货币量为(m1,m2),也就是可供消费的货币量。(3)居民在当期和未来之间可进行储蓄和借贷消费,也就是说当期消费和未来消费是互补的。(4)储蓄和借贷的利率为r。2.模型的建立根据上述假设,若居民在当期选择储蓄,即c1

3、可消费的数量为:(1)若居民在当期选择贷款消费,即c1>m1,那么他未来可消费的数量为:(2)(1)与(2)具有同样的形式,归纳起来,对其进行变形,居民在当期和未来的预算约束可以统一表示为:(3)令p1=1+r,p2=1,(3)式可以变为:(4)我们可以发现,当居民既不选择储蓄也不选择贷款消费时,即c1=m1,那么c2=m2,与实际情况一样。图1为居民跨期消费的预算约束线,从图中可以看出,A点表示居民在当期可消费的最大数量,它等于m1+m2/(1+r);B点表示居民在未来可消费的最大数量,它等于(1+r)m1+m2;

4、D点为禀赋点,表示居民即不储蓄也不贷款时的消费数量,这时,居民当期消费等于当期收入,未来消费等于未来收入,即c1=m1,c2=m2。重点一(图一)居民跨期消费选择的预算约束线三、利率下降对居民跨期消费行为的影响分析(一)正常情况下利率下降对居民跨期消费行为的影响分析根据微观经济学理论,利率发生变动,导致储蓄收益发生变动,从时间价值的角度来看,相当于当期消费的价格发生变动,那么会居民的消费产生两种效应:一是因储蓄收益的变动使当期消费与未来消费之间的替代比率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需求变化,这种效应称为替代效应;二是因储蓄收益的

5、变动使居民未来收入发生变动而引起的需求变化,这种效应称做“收入效应”。例如当利率下降时,会使储蓄收益下降,这意味着居民为了购买更多的当期消费品而会减少未来消费品的数量,这就是替代效应。与此同时,利率下降会因储蓄收益的下降而使居民未来收入减少,从而促使居民减少当期消费和增加储蓄,以确保未来消费水平不降低,这就是收入效应。图二是利率下降对居民跨期消费选择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AB为原来的居民跨时期消费选择预算线,U为居民的无差异曲线。(之所以局面的跨时期消费选择是这样是有原因的)当居民最初选择储蓄,即c1

6、为最初的均衡点,也就是消费组合为(c1,c2)。当利率下降时,预算线会绕着均衡点E逆向转动,从而变为更为平缓的A1B1。补偿预算线A1B1与无差异曲线U’的相切点E’表示不考虑收入水平变化的条件下居民新的跨期消费选择,消费组合为(c1’,c2’)。相比于原来的均衡点,新的均衡点当期消费增加(c1’-c1),这个增加量就是利率下降的替代效应。显然,在不考虑收入变动的条件下,利率下降意味着未来消费品替代当期消费品的比率增加了,就会促使居民减少储蓄和增加当期消费,因此,利率下降所引起的居民对当期消费的增加量是一个正值,即替

7、代效应的符号是正。重点二(图二利率下降对居民跨期消费行为的影响)而另一方面,利率下降会因储蓄收益的变动使居民未来收入发生变动,为了确保未来消费水平(实际购买力)不变,居民只好减少当期消费和增加储蓄,即还有收入效应。图2中把补偿预算约束线调至A2B2上去,于是,居民消费跨期选择的效用最大化均衡点就会由E’移动至E’’点,相应的消费组合即为(C1’’,C2’’),变化量(C1’’-C1’)即所谓的收入效应。这是因为,在上面分析替代效应时,是为了剔除实际收入水平的影响,才将预算线A2B2移动至补偿需求线A1B1上去。因此,

8、当预算线由A1B1回到A2B2时,相应的当期消费变化量(c1’’-c1’)必然就是收入效应。收入效应归因于利率变化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化,它改变了居民的效用水平。显然,这里的收入效应是一个负值。利率下降对居民当期消费数量的总效应由替代效应加上收入效应。由于这两种效应符号相反,所以总效应取决于这两种效用的作用大小。若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那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