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西北城市多民族社区管理模式探究——以新疆伊宁市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西北城市多民族社区管理模式探究——以新疆伊宁市为例霸消鹳糖【文章编号】1006—3862(2010)l1—0066一O6西北城市多民族社区管理模式探究——以新疆伊宁市为例单菲菲(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城市多民族社区管理是国内学术界较少关注的交叉学科问题,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文以新疆伊宁市为例,对西北城市多民族社区管理模式展开研究.论文通过定性研究和案例分析,深入解析西北城市多民族社区主要实行的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并从经济,国家,社会和民族等四
2、个方面阐述该模式的成因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关键词】西北地区;城市多民族社区;社区管理模式【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随着当今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发展的加快,城市社区管理问题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作为其中重要方面之一的城市多民族社区管理问题,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受学科传统研究视域的局限,政治学,社会学界的研究者对城市社区管理做了大量研究,对多民族社区少有论及;民族学界的研究者则把研究重点放在了多民族社区的变迁,宗教生活以及民族文化保护等方面,对社区管理鲜有关注.与城市单一民族社
3、区相比,城市多民族社区是异质化程度较高的社区,社区内发生摩擦,冲突的几率较大,对社区有效管理的要求相对较高.探讨这类社区的管理问题,探索如何处理其中的民族问题与民族关系来促进社区发挥保障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功能,实际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因此,本文试图超越学科界限,以城市多民族社区分布比较广泛的西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城市多民族社区的管理模式,成因及未来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以期研究成果更好地运用于城市多民族社区的管理实践,并希望以此引起学术界对该问题更多的关注.l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1.1理
4、论框架基金项目:本文得到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09LZUJBWZYO08),兰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基金项目资助(项目批准号:LZUGH09002).66社区管理是指政府和社区自治组织为了维护社区的正常秩序,满足社区居民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等特定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其中社区自治组织是吸纳社区居民的组织载体,当社区居民组织化程度不高时,社区居民更多的是以个体身份参与社区管理.因此,根据政府,社区自治组织,居民在社区管理活动中的不同表现,社区管理模式可以分为三种:政府主
5、导型,社区自治型和混合型模式(亦表述为行政主导型,社区自治型和合作型模式).西北城市多民族社区是城市社区的一种特殊类型,它应当具备城市社区所共有的一些特征,在社区管理模式方面也不例外.为了明确西北城市多民族社区采用了何种管理模式,笔者根据三种模式的已有相关研究,构建出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研判标准(如表1所示),以此作为判断西北城市多民族社区管理模式的依据.1.2研究方法在根据研判标准判断西北城市多民族社区管理模式时,本文采用了定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强调自然的研究环境,背景与现象的互动,从特殊到一般的研
6、究逻辑,本文所要进行的研究的基本特点与定性研究相符,即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描述,考察自然情境下西北城市多民族社区管理模式,探究社会发展与模式及其发展的互动.除了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之外,本文还采用案例研究作为研究工具.迈瑞尔姆(Sharan.B.Merriam)认为,在选择案例时,城市发展研究l7卷2010年11期UrbanStudiesVo1.17No.112010单菲菲:西北城市多民族社区管理模式探究:以新疆伊宁市为例l
7、躺嗨蘧
8、I定性研究不能像定量研究那样进行概率抽样,统计意义上的概括性不是定性研究所
9、必需的.因此本文采用了非概率抽样选择案例,即"根据研究的目标和(研究者)自己的主观分析来选择和确定研究对象",选择新疆伊宁市内的多民族社区作为案例,来探究西北城市多民族社区管理模式.表1城市社区三种管理模式的研判标准之所以选择新疆伊宁市内的多民族社区作为案例,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1)典型性,伊宁市地处我国西北边陲,素有"民族博览地"之称,这里民族成分众多,生活着哈,维,回,汉等37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到全市人口近三分之二,因此,伊宁市的多民族社区在西北地区城市多民族社区中颇具代表性;(2)便利
10、性,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多民族社区,在一些政府官员和社区工作人员的眼中民族问题是一个敏感话题,出于谨慎,并不乐意接受调查研究,而在伊宁市的调研得到了政府机构和社区的支持,笔者收集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这对研究来说显然是一个极大的便利.根据上述情况,笔者将伊宁市Y社区作为案例,进行了田野调查,田野点情况如下:Y社区位于伊宁市西南部,辖区面积1.6平方公里,辖区内有居民1311户,4677人.其中汉族1991人,维族2264人,回族130人,哈族130人,其他民族56人,少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