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189348
大小:574.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7-26
《大冶铁矿矿区地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矿区地质矿区在大地构造上系处于淮阳山字型构造的前弧西翼,在区域构造上则系位于保安复式背斜北翼或碧石渡向斜南翼,铁山侵入体南缘中段。矿区内所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三迭系下统大冶群灰岩—含白云质灰岩,次为二迭系上统大隆组和龙潭组,后者主要见于矿床南侧的铁山复背斜轴部一带。三迭系中—上统及其以上地层均已剥蚀,而直接为第四系所覆盖。地层走向为北西西,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由于岩浆岩侵入的接触热变质作用,致使近岩体接触带1—1.5Km范围内的大冶群灰岩变质为大理岩,其泥质夹层变质为角岩。详见图4-1:铁山地区地质构造图。1、地层(1)第四系人工堆
2、积层(Qm)分布在露采坑附近地势低洼处(废渣堆放位置)及洪山溪、白雉山一带,由露天开采所弃废渣及选矿尾砂组成。(2)第四系冲洪积层(Qal+pl)分布在山间洼地及冲沟底部,由冲洪积物组成,厚0~20m,一般厚度为10m左右。具双层结构,上部以亚粘土、亚砂土为主,0—20m,一般10m左右;下部以砂砾石为主,厚3~7m。(3)三迭系下统大冶群(T1dy):按岩性分为六个岩性段,即:1)大冶群第六段(T1dy6):厚约140m。为本区出露的大冶群最高层位。主要分布在矿床范围之外南侧的屏山、太平山一带。依其岩性及其组合特征分为四个亚段。第
3、四亚段(T1dy6-4):厚约40m,上部灰白色、褐黄色泥质、白云质角砾状灰岩。中部为灰白色厚层灰岩,含泥质条带缝合线,下部青灰色砂屑灰岩,分布于屏山。第三亚段(T1dy6-3):厚约60m,灰白色厚层白云岩和青灰色厚层白云质灰岩。夹有含泥质白云岩及中—薄层泥质条带状灰岩,分布于屏山。第二亚段(T1dy6-2):厚约20m。为青灰色厚层状砂屑灰岩。分布于屏山。第一亚段(T1dy6-1):厚约20m。灰黑色、青灰色中厚层~厚层花斑状砾屑灰岩。变质后为深灰色到灰黑色花斑状砾屑结晶灰岩。仅在铁门坎后山南一小山见有出露。2)大冶群第五段(T
4、1dy5):厚约248~290m。根据其岩性及岩层结构构造特征分为六个亚段。矿床范围内,东起尖山西至铁门坎矿段,地表广泛出露,为矿体的主要围岩。第六亚段(T1dy5-6):厚约40m。灰白色厚层—巨厚层条带状灰岩、含泥质砂岩。变质后为白色厚层状大理岩,具角岩条带构造。第五亚段(T1dy5-5):厚约25m。灰白色含钙泥质条带灰岩,夹3~4层厚约0.5~2m厚白云质灰岩。变质后为淡褐色、黄褐色白云质大理岩或钙质白云石大理岩,具薄层纹构造,MgO含量可达18.71%以上。龙洞及尖林山矿段最为发育。第四亚段(T1dy5-4):厚约65m。
5、上部为青灰色厚层砂屑灰岩,夹灰白色薄层灰岩,含钙质泥条,泥条有时组成马牙齿状或液状缝合线。下部为灰白色薄层及中厚层含泥质条带灰岩,顶部及底部均见有厚约2m的黑色花斑状砾屑灰岩,中部夹10~30cm的薄层白云质灰岩。变质后,上部为白色、灰白色、淡棕色厚层粗晶大理岩,夹有2~3层褐黄色白云质大理岩透镜体。第三亚段(T1dy5-3):厚约20m。上部为浅棕色或灰白色薄层微细泥质条带状(或“竹帘状”)灰岩下部为浅棕色或灰白色中薄层泥质条带状(或“竹帘状”)灰岩;变质后上部为浅棕色微薄层微细角岩条带状大理岩,下部为浅棕色薄层粗角岩条带状、疙瘩
6、状大理岩,角岩条带系含泥质灰岩或泥灰岩变质而成,MgO含量2%左右。第二亚段(T1dy5-2):厚95~136m。灰白色厚层~块状纯灰岩,平行于层面之缝合线发育,其间距1.5~2cm,缝合线呈细锯齿状。变质后为白色厚层细齿状缝合线大理岩,以色白、质纯、缝合线细而清晰为特征。近顶部处偶见数层厚度不大(厚10~15cm)的黑色薄层大理岩。第一亚段(T1dy5-1):厚3~4m。浅灰黑色瘤状灰岩,系浅灰黑色灰岩碎块为泥质(含钙及镁)胶结而成。是第五段与第四段分层标志层。变质后为浅棕色大理岩,见有少量瘤状残余。MgO含量2~3%。3)大冶群
7、第四段(T1dy4):厚约65m,依其色调不同及单层厚度差异分为两个亚段。第二亚段(T1dy4-2):厚约45m。由灰白色厚~中厚层灰岩组成。其顶部含硅藻有时沿层成条带或散布于岩石中。中部常见缝合线,多平行层面分布,但亦见垂直层面者。底部缝合线不发育,夹数层泥质岩薄层或具粗大泥质条带构造。变质后,上部为厚层白色大理岩,发育有缝合线,偶见石香肠或硅质团块,下部为白色中厚~厚层状大理岩,发育有粗大角岩石香肠。分布于东露天采场狮子山尖山矿段。第一亚段(T1dy4-1):厚约20m。青灰色薄板状含细泥质条带灰岩,层间小褶皱发育。产有古鳕鱼或
8、似裂齿鱼化石。变质后为深灰、灰黑色微薄层细角岩条带或细角岩香肠状大理岩,层间小褶皱发育。出露于尖山采场。4)大冶群第三段(T1dy3):厚100m。由泥质灰岩或泥灰岩组成,按其构造及岩性组合特点分为三个亚段。出露于长乐山、麻雀脑、棺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