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县高川乡黄洞子沟泥石流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安县高川乡黄洞子沟泥石流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ID:1418588

大小:481.50 KB

页数:100页

时间:2017-11-11

安县高川乡黄洞子沟泥石流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安县高川乡黄洞子沟泥石流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安县高川乡黄洞子沟泥石流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安县高川乡黄洞子沟泥石流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安县高川乡黄洞子沟泥石流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县高川乡黄洞子沟泥石流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安县高川乡黄洞子沟泥石流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2014年11月24日安县高川乡黄洞子沟泥石流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审定:审核:编制: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2014年11月24日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第二章:工程概况第三章:施工组织机构第四章:施工总平面布置第五章:施工准备第六章: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第七章:资源配备计划第八章:主要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第九章:关键及重点部位施工方案及措施第十章: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第十一章: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第十二章环境保护、文明施工措施第十三章:季节性施工措施第十四章:成品保护加固措施第十五章:地下管线、地上设施、周围建筑物保护措施附表一:拟

2、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附表二: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附表六:临时用地表第一章:编制说明一、编制依据1、安县高川乡黄洞子沟泥石流治理工程招标文件。2、相关部门颁布的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及其他相关的文件。3、国家、四川省、市现行的施工、质量检测及验收规范。4、安县高川乡黄洞子沟泥石流治理工程施工图纸。5、我公司多年的类似工程的施工人员及施工经验。二、编制原则1、认真执行设计和规范要求;2、满足业主对工程工期、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要求的原则;3、充分利用工作面及充足的施工机械设备

3、做到连续均衡施工的原则;4、与业主、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代表及有关单位积极配合施工的原则;5、采用可靠的施工方案的原则。第二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黄洞子沟位于安县高川乡泉水村,位于安县西北部,与绵竹市清平乡相邻,沟口附近为顺达煤矿和泉水村安置小区。沟口地理坐标为东经104°09′20″,北纬31°37′22″。高川乡距县城22km,有县级公路和105省道连接,“5.12”地震灾后重建道路均为沥青砼路面,路况良好,交通较为便利。从高川乡政府至黄洞子沟口泉水村安置点距离约4.5km,为村道公路(宽约3m的水泥路)连接,沟内通往大光包滑坡有矿区公路(宽约3m的碎石路)连接,因此,工作区内

4、总体上交通条件尚好,但雨季受泥石流破坏,局部路段可能出现临时断道的情况。(一)地形地貌安县地处四川前龙门山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带,全县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以雎水镇、沸水镇、晓坝镇一线为界,西北部为龙门山山地地貌,山前为四川盆地。西北部龙门山脉,地势雄伟、沟谷狭窄,地形起伏大,高川境内安县与绵竹市接界处的大光包海拔3047m(震后因滑坡降至2994.7m),为县境最高峰,其次为千佛山,海拔2942.2m。东南部四川盆地以堆积平原和丘陵地貌为主;丘陵以浅丘为主,自西北向东南呈垄岗状延伸,构成安昌河水系与睢水河水系的分水岭;沿河两岸连续分布着宽阔的堆积平原,多集中在花荄、塔水两镇以及桑枣、秀

5、水、河清、永河等乡镇的南部;位于界牌乡境与绵阳市涪城区接界的安昌河海拔仅490m,是县境最低点。安县地貌形态可划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台地(为冰水堆积形成)和河谷平坝地貌等五种地貌类型,高川乡属于其中典型的中山地貌,山体走向呈北东-南西向,山脊狭窄,一般地形坡度30°~55°,且往往上陡下缓,沟谷切割深度一般为500~1500m,多为“V”型谷。黄洞子沟位于高川乡境内,为高川河上游支流,地形北西高南东低,沟域地形总体上属深切割中山地貌,沟域内地形陡峻,一般坡度30°~50°。地震前岸坡植被发育,乔、灌、草均有生长,生态环境较好。但由于斜坡较陡,地形临空条件发育,地震后,沟内新增了大

6、量的崩滑不良地质现象,尤其是大光包滑坡区,滑坡滑覆堆积占据了整个流域面积的1/4还多,达7.45km2左右;该区段已由峡谷变成缓坡,大量的松散固体物源堆积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黄洞子沟沟口标高1050.0m,泥石流形成区后缘最高山顶处标高2994.7m,相对高差1820.0m。沟域总面积32.0km2,主沟道长度约9.5km。黄洞子沟总体上以V型谷为主,但受地震及泥石流的堆积影响,沟道下游段由原来的“V”型地貌变为“U”型谷地貌,上游沟段及各支沟总体变化不大,为典型的“V”型峡谷地貌,通常沟谷较为狭窄,纵坡较陡,水流湍急,且动态变化较大。黄洞子沟中游段原“V”型峡谷地貌由于大

7、光包滑坡堆积,无沟道出现。黄洞子沟泥石流沟域由形成区(清水区)、形成区(物源区)及流通堆积区三部分组成。形成区(清水区)主要分布在主沟上游各支沟以及下游左岸老鹰岩一带;物源区主要为大光包滑坡碎屑流前缘至老鹰岩滑坡区域,物源量巨大;流通堆积区为大光包前缘以下沟谷地段。(二)气象水文1、气象工作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6.3℃,极端最高气温36.5℃,最低-4.8℃。多年平均日照数1058.7小时。年均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