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中国法制现代化_866101867

全球化与中国法制现代化_866101867

ID:14176001

大小:82.0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8-07-26

全球化与中国法制现代化_866101867_第1页
全球化与中国法制现代化_866101867_第2页
全球化与中国法制现代化_866101867_第3页
全球化与中国法制现代化_866101867_第4页
全球化与中国法制现代化_866101867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球化与中国法制现代化_866101867》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全球化与中国法制现代化_866101867  全球化与中国法制现代化公丕祥内容提要:处于全球化进程中的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具有独特的历史传统和社会条件。在这一变革进程中所建构和发展起来的法律制度,应当捍卫法律主权,反对新的法律殖民主义,防止中国法律发展的“边缘化”趋势。全球性法律重构进程,非但没有形成全球法律发展的一体化趋势,反而加剧了全球社会的内在分裂,强化了以民族国家为构成单位的全球法律发展多样性的演进趋向。关键词:全球化 全球性法律重构 中国法制现代化一当代中国法律正处于一个革命性的变化过程之中。这场伟大的法律革命

2、不是一个早上醒来的突发奇想,而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促成的产物。外来法律文化的影响是这一变革的重要催化剂。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当代中国的法律变革与正在扑面而来的全球化趋势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颇为奇特的互动画面。全球性的经济活动,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而且促进了一种新的经济交往规则的历史性生成。〔1〕在全球经济交往的过程中,法律生活世界正在出现全球性重构的趋势,中国的法制现代化运动已经逐步地而且越来越深地卷入了全球化进程,———尽管在有的情况下常常表现得被动一些。全球化与中国法制现代化之间的关联,已经或正在成为

3、中外法学界和法律界关注的对象。本文研究的重点,在于试图分析新的全球发展因素或条件对世纪之交的中国法制现代化运动所产生的历史性影响,进而确证当代中国法律发展的范式选择。二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先从一种长期流行的关于法制现代化的模式分类说起。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现代化理论研究中,一种主导的观念是按照现代化最初的动力来源之差异,区·32·〔1〕See〔Demmark〕BrunoAmoroso,OnGlobalization———Capitalisminthe21stCentury,St.Martin’sPress,Inc.,

4、1998.PP52—53.南京师范大学法律系教授,法学博士。别出内发型与外发型这两种现代化模式。所谓内发型,是指社会现代化的最初动力产生于本社会内部的现代化类型;所谓外发型,是指社会现代化的最初动力来自于社会外部严峻挑战的现代化类型。根据这样的看法,西欧国家是内发型现代化模式的典型代表。与内发型现代化不同,外发型现代化国家内部缺乏有利于现代化进程生成的自发性因素,或者这些因素及条件较为薄弱,难以形成推动社会自身现代化的内在张力与动力。这些国家通常是指非西方国家的大批后来进入现代化进程的国家与地区。在这种情况下,外来的、早

5、生的现代化国家的影响与扩张,就成为那些后生的现代化国家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最初动因。由于早生的内发型现代化进程开始启动之际,世界上尚无任何先例存在,因而西欧国家的现代化便具有原创的特征,并且成为那些晚生的现代化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样板。广大的非西方国家和地区只有把自己纳入国际社会的轨道之中,才能获得现代化进程生长的动力性因素和条件。〔2〕由上述的模式范型演绎而来,在法律发展或法制现代化问题上,便出现相应的模式划分。内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是指由社会自身力量产生的内部创新、经历漫长过程的法律变革之道路,是因内部条件的成熟而从传统法制

6、走向现代法制的转型发展的过程。尽管这一过程充满着许多激荡风云的重大社会变革事件,但从总体上看,却是一个自然演进的自下而上的渐进变革的过程。近代商品经济的发达,是推动西方近代理性化法制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力;而新兴的市民阶级则成为西方法律发展的主体推进力量。在这一过程中,政府所起的作用是极为有限的。比之内发型法制现代化,外发型法制现代化则是因一个较先进的法律系统对较落后的法律系统的冲击而导致的进步转型过程。〔3〕由于它是在外部环境影响及外域法律文化的冲击下而走上法制变革道路的,因而往往有着相对确定的时间起点。比如,俄国的法制

7、现代化与18世纪的彼得大帝改革和1860年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的改革相联系;日本法制现代化进程以1868年的明治维新为起点;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的起点与20世纪头十年的晚清修律运动是密切相联的;土耳其的现代法律发展则始于20世纪20年代奥斯曼帝国的解体和土耳其共和国的建立,等等。这种类型的法制变革的历史动因,乃是对外来挑战和刺激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回应。〔4〕·33·全球化与中国法制现代化〔2〕〔3〕〔4〕美国著名历史学家JohnKingFairbank提出的“冲击———反应模式”(impact-responsemode

8、l),代表了相当一批学者观察包括中国在内的非西方国家社会变革与法律发展进程的学术取向。参见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刘尊棋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79页以下;费正清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1800—1911),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