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中考题训练(打印)

《曹刿论战》中考题训练(打印)

ID:14173664

大小:89.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26

《曹刿论战》中考题训练(打印)_第1页
《曹刿论战》中考题训练(打印)_第2页
《曹刿论战》中考题训练(打印)_第3页
《曹刿论战》中考题训练(打印)_第4页
《曹刿论战》中考题训练(打印)_第5页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中考题训练(打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曹刿论战》中考题训练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3题[甲]公与之乘……故逐之。”《曹刿论战》[乙]于是见公输盘……吾请无攻宋矣。《公输》1.词语理解。(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①遂逐齐师________________      ②公问其故________________③望其旗靡________________   ④公输盘诎________________(2)请选出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思相同的成语。①例句:既克,公问其故A 克己奉公  B 克敌制胜________________②例句:以牒为械A 为民请命  B 下不为例________________2.把下面文言

2、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大国,难测也。(2)虽杀臣,不能绝也。3.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二、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甲] 十年春……故逐之。” (《曹刿论战》)[乙] 故曰……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肉食者鄙(卑鄙) B.牺牲玉帛(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C.小大之狱(案件)D.齐师败绩(大败)  2.翻译下面句子。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3.请用“/”划出下面句子的节奏。  ⑴域 民 不 以 

3、封 疆 之 界 ⑵得 道 者 多 助,失 道 者 寡 助   4.简要回答问题。   ⑴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⑵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   5.对甲乙两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写作方法以及写作目的是一致的。14   B.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有相同之处、都着眼于“民”。   C.甲文认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认为“人和”是取胜的重要条件。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不同的是甲文用对比突出曹刿的谋略,乙文用对比证明“

4、得道”的重要。三、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3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3.阅读全文,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四、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十年春……战则请从。”回答1—4题。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福:狱: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小惠未徧,民弗从也。3、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4、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文言文《曹

5、刿论战》,完成1—6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2.对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4.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1415.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1)战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2)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六、[甲]十年春……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乙]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谍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⑤,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⑥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⑦,而原请降。(《国语·文公伐原》)(12分)【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令]限令。③[疏军]撤兵。疏,散、撤。④[谍]刺探军情的人。⑤[信]信用。⑥

7、[庇]庇护,即赖以生存。⑦[孟门]原国地名。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又何间焉( ) (2)公令疏军而去之(   )2.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可以一战   何以使人  B.得原而失信 登轼而望之 C.其乡人曰 门人弟子填其室D.令以三日之粮闻寡人之耳者          3.翻译句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4.文段理解。(1)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         ”和鲁庄公的“      ”都得到了鲜明的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