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研究

“应对气候变化研究

ID:14167654

大小:13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6

“应对气候变化研究_第1页
“应对气候变化研究_第2页
“应对气候变化研究_第3页
“应对气候变化研究_第4页
“应对气候变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应对气候变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应对气候变化研究”研讨会纪要由全球变化四大研究计划(IGBP、IHDP、WCRP、DIVERSITAS)的中国国家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应对气候变化研究”研讨会于2010年1月23日在北京外国专家大厦隆重举行。此次联合学术大会是继2009年8月由四个委员会建立联席会议机制以来召开的第一次研讨会,由CNC-IHDP承办。大会主题为“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主要针对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后的新形势下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研究的需求展开讨论,大会的主要议题包括国际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动态、国家对气候变化研究的战略需求、气候变化科学认识的不确

2、定性、碳排放权分配、气候变化的适应、减缓与可持续发展等。出席此次会议的代表来自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管理部门与科研单位以及高等院校共计30多个单位230余人。其中,CNC-IGBP、CNC-IHDP、CNC-WCRP、CNC-DIVERSITAS委员、顾问委员共110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7人。会议还特别邀请了国际科学联合会(ICSU)执行主任陈德亮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与美国工程院黄锷院士、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王维强教授等嘉宾出席。前排

3、就座的部分代表CNC-IHDP刘燕华主席主持会议大会现场大会现场本年度联合会议执行主席、CNC-IHDP主席刘燕华研究员首先致辞并主持了23日上午的学术会议。刘燕华主席在致辞中首先介绍了四个委员会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的背景,并围绕会议主题,指出了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后一些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如2°阈值与大气CO2浓度对应问题、国际碳贸易问题、CO2增温机制以及气候变化预测问题等。ICSU执行主任陈德亮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黄锷院士、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王维强教授和CNC-IGBP主席丁仲礼院士分别在上午的会议上做了大会报告。IC

4、SU执行主任陈德亮教授做报告陈德亮教授报告的题目为“ICSUanditsroleinGlobalEnvironmentalChangeResearch”。他首先简要介绍了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CSU)的历史、主要使命和组织结构和未来发展计划,他在报告中讲到作为“科学界的联合国”,ICSU旨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科学与政策制定相结合、支持科学研究普及与公平,陈教授特别强调了科学研究要为政策服务,应积极帮助落后国家地区的科研发展,指出ICSU在这两方面给予的重视和所做的努力。然后重点介绍了ISCU对地球系统科学未来发展

5、方向的研究,总结了5大全球地球系统科学领域主要科学家关心的重要科学问题,包括改进未来预测结果、发展观测系统、预防全球变化带来的危险、开发新技术和社会响应机制,最后特别提到了项目办公室设在中国的ICSU新项目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IRDR)。台湾中央研究院与美国工程院黄锷院士做报告黄锷院士在题为“OnGlobalClimateChange”的报告中,提出了关于气候变化的5个问题(气候是否在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是否等同于气候变暖?最近全球变暖速率是否在增加?气候变暖的速率是多少?是什么导致了气候变暖?),并从过去气候变化

6、的角度,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对IPCC报告提出了质疑。他指出应该明确近百年的全球变暖在各时间尺度上的地位,对20世纪的气候变暖要从周期和趋势两方面分析。他还指出自然变率和CO2增加都是最近全球变暖的原因,海洋主导了十年到百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最后他希望进一步加强地球系统的理解,对气候变化研究应本着科学精神,而不应成为政治意图甚至是宗教崇拜。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王维强教授做报告王维强教授在题为“TheModelingApproachforStudyingClimateChangesCausedbyChange

7、sinAtmosphericComposition”的报告中,从模式模拟研究角度阐述了全球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问题。他首先介绍了大气成分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中气候模型的作用,认为气候模式可以通过模拟解释气候变化的成因和过程,随后介绍了气候模式的结构,指出陆面覆盖和云是当前气候模拟中研究关键,最后他对气候模式模拟和其不确定性进行看客观的阐述。CNC-IGBP主席丁仲礼院士做报告丁仲礼院士做了题为“国际温室气体减排方案评估及中国长期排放权讨论”的报告。丁院士在报告中指出了目前国际上主流减排方案的不公平性,估算了我国未来所需

8、排放权和可获得的排放空间。针对刚刚结束的哥本哈根会议,他指出长期排放权之争是今后谈判的焦点,我国应该在国际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争取更大的话语权。他指出,我国要获取所需排放权需要进一步加强科学并转变谈判思路,特别是在温度对CO2浓度敏感性上作更多的科学研究,用人均累计排放权争取排放配额,并且将我国的减排与发达国家“捆绑”在一起。CNC-IGBP副主席柴育成主持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