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16667
大小:1.63 MB
页数:434页
时间:2017-11-11
《第四十七课 课 第四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四十七节课大乘窍诀《入菩萨行论》已经讲了四品,今天开始讲第五品正知正念本品为持戒波罗蜜多所摄。持戒波罗蜜多用两品来宣说,前面用不放逸品已经阐述了受菩萨戒后不能放逸,一定要小心谨慎地护持。今天这一品是以正知正念来护持戒律。所谓正知正念,以前也给大家讲过,正念就是念念不忘善法,正知就是经常用智慧来观1察三门行持善法。有些论师将正知正见和正知第正念混为一谈,这种说法不太合理。正知正见四是指正确的定解,属于见解方面,而正知正念十七则是护持戒律的一种方法。如果失去了正知正节课念,就像是开车失去方向盘一样,没有控制的能力,因此应
2、以正知正念来护持戒律,尽量将自己的方向摆正。戊二(正知正念)分三:一、护戒之方便法——护心;二、护心之方便法——护正知正念;三、教诫结合相续而精进。己一(护戒之方便法——护心)分二:一、1无著菩萨说:“正念是指忆念自己承诺的所断与所修,正知是指精通该断该修的一切事宜。”以前高僧大德们常将自心比喻成马,正念喻为拴马之索,正知喻为马的主人,经常看护马。-1-略说;二、广说。庚一、略说:欲护学处者,策励当护心,若不护此心,不能护学处。第一品讲了菩提心的功德,第二、三品讲如何受持菩萨戒,第四品讲以不放逸来护持菩萨戒,但仅仅不放
3、逸也是不行的,还一定要有正知和正念。为什么呢?因为一个想要获得解脱的人,在学习大乘行为的过程中,必须要守持应守的学处,正如《入菩萨行论大疏》所说,第五受了菩萨戒之后,要按照戒律中的开遮进行取品舍,已经开许的则可以行持,遮止的学处千万正不能违越。而想要护持这些菩萨戒,作者在这知正里一再要求大家:应集中精力、一心一意地护念持自己的心。众生无始以来随分别念漂泊于轮回中,心散乱于色声香味等五欲,导致了如今这样的轮回痛苦。佛在《华严经》中说:“于自心建立一切菩萨行故……应守护心城。”所以凡是要行持菩萨六度万行的修行人,务必要护持
4、自己心的城门。当然,在护持心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困难,尤其对我们初学者来讲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大慈大悲的佛陀在《妙臂请问经》中说,我们的心非常不听话,犹如闪电、云雾、暴风、海浪一样瞬息万变,随外境而转,因此一定要善于调伏。如果不能调伏的话,就不能护持好-2-菩萨学处。世间上有许许多多的修行人,或学习大乘佛法,或学习小乘佛法,但不论是大乘小乘,都会有一些学处需要护持(如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假如不违越这些学处而如理如实护持,必定会获得暂时或究竟的解脱。相反,倘若没有调伏自心,随随便便地轻贱学处,则会招致不好的结果。
5、所以大家要经常观察:“我现在到底在做什么?行为如不如法?发心清不清净?给别人说的话有没有道理?今天所做的事情对众生和自己有没有利益?”时时刻刻监督自己、护持自心。如果没有这样,虽然你表面在上师第四面前受过菩萨戒,自己也承诺“从今以后我要十度化众生,调伏烦恼”,但在实际行动中能不能七节真正行持呢?非常困难。我们也看得出来,那课些没有护持自心的人,到了最后,守持戒律、利益众生的誓言全部荡然无存。所以一个人的修行好不好、会不会成就,关键是看他能不能护持自心。虽然我们的心就像小猴子一样刹那也不停住,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修行,心是会
6、逐渐调伏过来的。学院中就有个别道友,谁都没有劝他,近几年来一直在观自己的心,自觉地护持,这样确实非常好。如果有个老师天天劝你,不断地提醒你要修行,那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佛陀告诉我们:自己是自己的怙主,任何人也不可能代替。许多人经过这样的修行,自己的心有了一定的调整,-3-刚开始时心一刹那也不停住,经常涌现可怕的贪嗔痴,经过几年几个月的修心后,现在的进步十分明显。作为一个修行人,我们随时都要调整自心,观察别人的过失并不重要。以前上师如意宝在讲这个颂词时,引用过《萨迦格言》中的一句话:“智者经常检讨自己的缺点,劣者老是挑剔
7、别人的过错,就像孔雀喜欢观察自己的身体,而鸱枭(猫头鹰)总是给别人带来恶兆。”以这个比喻来告诫我们,不要总看别人的过失,口中说些无聊的话语,身体做些对自他都没有利第五益的事情。一个人做事应该有选择,要么对自品己的解脱有利益,要么对众生有利益,如果像正疯狂者那样没有选择性,世间上乱七八糟的事知正那么多,怎么做也做不完,而且做了也没有多念大的意义。因此,我们作为修行人,做事情时应该详细观察,修行时应该调伏自心,这是极为重要的!庚二(广说)分四:一、需护心之理由;二、护持方法;三、如是护持之功德;四、需精勤护持之理。辛一(需
8、护心之理由)分三:一、未护心之过患;二、护心之功德;三、摄义。壬一、未护心之过患:-4-若纵狂象心,受难无间狱,未驯大狂象,为患不及此。我们一定要护持自己的心,如果平时没有以正知正念和不放逸来加以护持,让心随无始以来的串习实执而产生贪心嗔心,以及散乱于外境,这样,就会造下杀生偷盗等各种各样的恶业,因果丝毫不爽,你的来世一定会感受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