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160394
大小:50.74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07-26
《重庆市渝北区 十二五 工业发展规划_大学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重庆市渝北区“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 为加快推进渝北工业转型升级,建设重庆先进制造业基地,推动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根据《重庆市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和《重庆市渝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一、“十二五”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国务院3号文件和市委三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技术创新为动力,抓住两江新区开发建设的战略机遇,发挥临空、临港和临保税区优势,推动区属区域工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存量,择
2、优引进增量,大力发展高端、高质、出口外向型的先进制造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工业集聚发展水平,巩固工业在全市的领先地位,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技术产业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将渝北建成两江新区产业核心、重庆先进制造业基地,为加快建设重庆对外开放第一门户、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二)战略定位全面实施“12345”发展战略,即:实现一个目标——将渝北建设成为重庆先进制造业基地;互动两大板块——既要做大做强渝北区属板块工业,又要全力支持市级开发平台建设,主动接受辐射带动,形成区域区属同步推进的良好格局;做强三大产业——重点发展汽车摩托车
3、、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三大产业,总产值分别突破1000亿元;打造四个千亿园区——到2015年,建设形成北部新区、保税港区空港功能区、龙兴工业园、空港工业园区(含台商工业园区)四个工业总产值超千亿的园区;“强化五大支撑”——以人才、管理和技术创新、重组上市、能源供给、质量诚信为支撑,推动渝北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三)发展目标291.总量目标。到2015年,全区实现工业销售产值4500亿元,年均增长31%,占全市工业的比重比2010年提高5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市第一。实现工业增加值1100亿元,年均增长3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突破4000亿元
4、,年均增长28%,实现工业增加值1000亿元。全区累计完成工业投资突破800亿元,工业直接利用外资达到20亿美元。2.结构目标。到2015年,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产值达到42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95%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50家,其中100亿级企业10家,10亿级企业50家,亿元级企业300家,上市企业达到5—1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5%;工业出口货值达到12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7%。3.效益目标。到2015年,全区工业企业实现利税达到500亿元,年均递增2
5、6%,其中实现利润200亿元,年均递增21%;工业新增就业30万人以上,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和全员劳动生产率保持全市领先地位;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50%,保持全市领先地位;工业固废处置利用率达80%,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比“十一五”末降低15%。4.创新目标。到2015年,重点企业研发费占销售值的比重保持在3%以上,新产品产值率保持在60%以上,新增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家市级技术中心;新增10个中国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二、“十二五”工业产业发展重点“十二五”时期,按照市委、市政府对两江新区各行政区、功能区的定位,立足重庆及渝北
6、现有的产业基础,按照先进制造业产业先进性、技术先进性、管理先进性三个方面的发展要求,重点加快发展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三大支柱产业,以及家用电器、现代食品、高端服装等出口导向的特色轻工产业,建成重庆先进制造业基地。(一)汽车摩托车产业。以北部新区、空港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快发展以乘用车、重型商用车为龙头,以客车和专用车为特色,以及新能源汽车摩托车研发生产等汽车工业。进一步完善汽车配套体系,形成发动机总成、底盘技术、自动变速箱、电动助力转向器、电子控制等关键零部件产业的本土化,逐步实现与国内汽车摩托车整车厂同步开发配套,将渝北建成中国汽车名城核心区。到2
7、015年,汽车摩托车产业累计完成投资200亿元,实现销售产值1250亿元。其中,轿车、重型车、客车、摩托车产能分别达到100万辆、8万辆、2万辆、200万辆。29乘用车:依托长安股份公司、长安福特公司、力帆公司等整车生产企业,坚持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并举,支持长安汽车研究院、重庆车辆检测院等研发平台建设,提高汽车车身低阻化、轻量化水平,提升发动机燃烧效率及排放标准,提高传动系统传动效率。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重点发展节能环保型家用轿车、中高级公务轿车等产品。尤其要密切跟踪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加强新能源整车、车用驱动电机系统、车用电动助力转向、车用动力电池、
8、车用电动空调等技术研发,立足市场需求和产业化条件发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