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水平延伸施工组织设计

四水平延伸施工组织设计

ID:1415573

大小:398.00 KB

页数:80页

时间:2017-11-11

四水平延伸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四水平延伸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四水平延伸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四水平延伸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四水平延伸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水平延伸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石炭井焦煤分公司四水平延深施工大纲第一章矿井设计概况第一节井田概况一、井田位置及交通石炭井焦煤分公司位于贺兰山煤田的石炭井矿区,地处贺兰山北段,行政归属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矿区地理坐标:东经106°10′~106°25′,北纬39°04′~39°16′。由原石炭井二矿和原金贺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08年7月整合而成,由一号井(前神华宁煤集团金贺兰公司即石炭井一矿)和二号井(石炭井二矿)构成。矿区交通十分便利,南有与通往平罗、大武口的109、110国道相接的公路,北有直接通往乌达、吉兰泰等地的公路。矿区铁路支

2、线与平汝支线上的大磴沟站接轨;平汝支线在平罗站与包——兰线相接;矿区铁路支线直达井口的装车站。。二、地形地貌矿区群山环抱、地表岩石裸露,地形起伏较大,是典型的山区地形。井田地形为丘陵盆地,地势呈北高南低,工业场地地面平均海拔标高为1438.6m。井田内植被不发育,以稀疏灌木为主,动物稀少,偶有出没,井田内无地表径流。三、煤田开发状况由于矿区开发历史长,矿井均有各自的开采历史。现就石炭井焦煤分公司一号井和二号井的生产建设情况分述如下。1、一号井一号井建井单位是原煤炭工业部第七十九工程处,于1959年一月破土动工,1

3、966年10月1日投入生产,矿井设计能力为0.9Mt/a,设计服务年限62年。1991年实际核定生产能力0.8Mt/a80石炭井焦煤分公司四水平延深施工大纲。一号井划分为三个水平,一水平+1370m~+1200m,二水平+1200m~+1000m,三水平+1000m~+800m。该矿井于1978年3月开始二水平延深工程,1986年9月移交生产,一水平已于1990年5月开采结束,二水平一、二阶段均已开采结束,至此上组煤已开采结束。二水平划分为两个采区,分别为中央采区和南翼采区,由于南翼采区煤层赋存条件相对较差,次一

4、级羽状断层较为发育,煤质灰分偏高(灰分在44%以上),经请示不再开采。该矿井三水平经2003年对三水平延深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矿井继续延深已无经济效益,经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宁煤集发[2003]208号《关于对石炭井一矿三水平延伸问题的批复》文件批准,不再对三水平进行延深。2008年矿井整合后,+1200m标高以下已封闭,暂缓开采,现回收工业场地煤柱(+1200m标高以上)。一号井目前开采最低标高为+1010m。开采垂深400m。2、二号井矿井于1958年10月1日动工兴建,1961年12月20日投产,1

5、973年10月1日第二水平的延深工作开始,1982年主体开拓工程竣工。矿井分三个水平开采,第一水平设计标高+1300m以上,设计服务年限为15年;第二水平设计标高+1300m~+1100m,设计服务年限为26年;第三水平设计标高为+1100m~+900m,设计服务年限为32年。合计服务年限73年。二号井第一水平上、下组煤分别采用斜井开拓;第二水平为主斜井、副立井方式开拓;第三水平为暗主斜井、副立井方式开拓。第一水平已于1985年回采完毕,第二水平于2009年回采完毕。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2Mt/a,2006年核

6、定生产能力1.35Mt/a。2012年矿井产量为143.6万t。目前采、掘活动全部转入第三水平。其中南翼采区上组煤的三煤层已开采至+900m标高,四、五煤层开采至+970m标高;下组煤八煤层开采至+970m标高,九、十、十三煤层开采至+1035m标高。北翼采区上组煤的三、四、五煤层开采至+970m标高;下组煤八、九、十、十三煤层开采至+80石炭井焦煤分公司四水平延深施工大纲1035m标高。第二节地质构造及煤层特征一、开拓区构造根据石炭井焦煤分公司深部和外围勘探成果:开拓区范围内三维地震新发现27条断层。其中同时切

7、割上、下组煤的断层就有14条之多,断层落差在5~260m之间,属于较可靠和可靠断层。主要构造表现为走向近南北向及北北东向的复式褶皱和断裂构造,以压性构造为主。同时二号井上组煤Ⅷ~Ⅶ范围内三水平有两条构造F98和f1对四水平一、二阶段开采有一定影响。断层频率:6.28条/km2,总体来看:深部构造较浅部发育,断层切割深度、规模较以往有增大趋势,对工作面的布置有一定影响。二、煤层与煤质四水平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山西组和石炭~二叠系太原组。山西组属陆相含煤沉积,太原组属海陆过度相含煤沉积。山西组属陆相含煤沉积,含煤地层

8、厚度较小,其中含编号煤层5层,煤层编号自上而下分别为一、二、三、四、五煤层,无编号煤层2~3层。编号煤层中三、四、五煤层为可采煤层。四、五煤层具有结构变化大,在开拓区南部具合并特点。太原组属海陆过渡相含煤沉积,含煤地层厚度相对较大,其中含编号煤层8层,煤层编号自上而下分别为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煤层,无编号煤层2~4层。编号煤层中八、九、十、十三煤层为可采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