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131755
大小:186.00 KB
页数:54页
时间:2018-07-26
《第三节 板块边界类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节板块边界类型板块边界类型1、离散边界2、汇聚边界(1)俯冲带(2)碰撞带(地缝合线、对接带)3、转换边界板块边缘的类型扩张中心与离散边缘大洋中脊和海沟的分布东非裂谷、阿法尔和红海坦桑尼亚的东非裂谷影像红海深部构造剖面被动大陆边缘构造格局沿大西洋维玛转换断裂带的蛇绿岩剖面阿曼穆斯卡特蛇绿岩会聚板块边缘的类型洋-洋边界和日本卫星影像洋-洋会聚的大地构造格局大洋岛弧的构造演化大陆与大洋会聚构造洋-陆边界和波利维亚安第斯洋-陆会聚的大地构造格局加斯加德增生杂岩影像增生楔及其发育过程1、物质构成(1)滑塌沉积(2)大洋板块表面铲刮下来的物质,包括洋壳表面的覆
2、盖物、洋壳、洋岛、海山及大陆碎块等2、构造:为构造混杂堆积,褶皱及逆掩断层极为发育,构造面向大陆。3、变质:高压低温变质作用,标志性矿物为兰闪石、硬绿泥石,代表挤压环境的动力变质4、成因增生楔构造格局海山和小陆块在大陆边缘的增生会聚边缘的岩浆活动北美科迪勒拉造山带南美安第斯山脉影像南美安第斯的三阶段模式爱琴弧后盆地的构造格局南美的活动边缘和被动边缘陆-陆会聚的大地构造格局会聚板块边缘岩浆作用阿特拉斯山褶皱冲断带全球现今造山活动带板块运动的相对速度和方向转换断层平移(横推)断层科利颇顿转换断层的影像转换断层的三种类型脊-脊、脊-沟、沟-沟转换断层脊-脊转换
3、断层的板块运动圣安得列斯-加利福尼亚湾转换系板块转换边缘死海转换系的大地构造环境东非裂谷及其盐湖亚喀巴湾的拉分盆地新西兰阿尔派恩转换断裂系转换边缘的各种地貌表现塞浦路斯特鲁多斯转换剪切带陆上转换断层的地貌表现圣安得列斯断层的地貌表现转换挤压与转换引张Transformfaults•按运动形式:纯平移的、张性的和压性的转换断层•怎么形成的??(与洋脊扩张同时)一、板块的运动n关于岩石圈板块的刚性n证据:1、地震S波可以穿越;2、大洋盆沉积物很少变形;3、地震震中主要沿板块的边界分布;4、大陆拼接表明,即使发生大规模的漂移,仍保持原有的轮廓n相对刚性:n大陆
4、内部有造山带;岩石圈内有低速层;板内地震n从全球考虑板块在地球上的运动时,可以近似看作刚性体n板块的扩张增生与俯冲消亡之间的平衡板块的运动n运动基本模式-欧拉定律n把岩石圈板块当作刚性,而且地球体积(半径)不变时,可以使用数学方法来描述其运动;n1776年,瑞士数学家L.Euler指出:一个刚体沿着半径不变的球面的运动,必定是环绕通过球心的轴的旋转运动。在球面上任何一点的移动都不是沿着直线,而是沿着弧线;如果这种运动表现为复杂的曲线形式,那么它的移动轨迹将由许多圆弧小段组成。n刚性岩石圈板块在地球表面的运动,遵循欧拉定律,是一种绕通过地心的轴的旋转运动。
5、板块沿扩张极点的纬度线旋转板块1相对板块2的运动海底地貌图如何确定板块的相互运动?n对地球表面的任何一个岩石圈板块,它的运动完全由旋转轴和围绕旋转轴旋转的角速度确定。n如果位于旋转赤道上,其移动轨迹为大圆(赤道);否则其旋转轨迹是同轴小圆弧-欧拉纬线。板块、板块边界和运动方向板块运动的相对速度和方向七大板块和五小板块的相对运动求解板块运动状态n通常讨论板块运动,是指其相对运动;n只有板块旋转极(欧拉极)和旋转角速度才足以反映出一个岩石圈板块的真实运动状态(板块不同部位的运动方向和大小可以不同!!)n原则上说,要确定二个板块相对运动,就归结为查明它们的旋转
6、极的地理坐标和旋转角速度。n求旋转角速度:可以根据线速度来换算,而线速度可以根据各种方法求得(如VineandMathews法;大地测量法等):ω=V/R•cosθ•0.01745ω角速度,V线速度,R地球半径,θ欧拉纬度,0.01745角速度变成弧长的系数Transformfaults重要性n1968年,Morgan首先注意到,横断大洋中脊的转换断层代表了板块在相应点的相对运动方向,给出了欧拉纬线的走向(弧形弯曲)n板块构造三大假设条件:1.地球体积不变;2.地幔是对流的;3.刚性岩石圈板块在地球表面运动转换断层证明了假设3。其他2条无法证明。海底地貌
7、图Hotspot(热点)无震海岭Mantleplume(地幔柱)n大洋中除洋脊外还有一些线状延伸的火山海岭,不发生地震--无震海岭nWilson首先注意到夏威夷火山海岭的年龄递变现象,并提出热点假设。Morgan(1972年)进而提出Mantleplume的概念主要热点和无震脊的分布热点产生火山照片夏威夷热点A.太平洋的热点及板块运动极点热点分布异常动画“热点假说”为了解板块的绝对运动开辟了有益途径。问题:n成因机制;n与对流环的关系;n位置不固定;n不是所有的海岭都符合这一现象;地慢柱理论的形成与提出1963年Wilson为解释板内岩浆作用,特别是呈链
8、状分布的火山作用(如夏威夷一皇帝海火山链)时提出“热点”(hotspot)概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