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思想品德:教材考点梳理第3课时感受法律的尊严

2016年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思想品德:教材考点梳理第3课时感受法律的尊严

ID:1412909

大小:1.62 MB

页数:8页

时间:2017-11-11

2016年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思想品德:教材考点梳理第3课时感受法律的尊严_第1页
2016年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思想品德:教材考点梳理第3课时感受法律的尊严_第2页
2016年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思想品德:教材考点梳理第3课时感受法律的尊严_第3页
2016年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思想品德:教材考点梳理第3课时感受法律的尊严_第4页
2016年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思想品德:教材考点梳理第3课时感受法律的尊严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年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思想品德:教材考点梳理第3课时感受法律的尊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课时 感受法律的尊严(下册第七课),中考考点精讲) 走近法律1.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具有国家强制力和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2.法律的显著特征。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相比较,法律具有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国家暴力机关: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不论职位高低,富贵贫贱,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生活离不开法

2、律?)(1)规范作用:突出的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法律为人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同时,它还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2)保护作用: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法不可违1.违法行为的含义。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2.犯罪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1)含义:犯罪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3、(2)基本特征:①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②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③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3.违法行为应该承担的责任有哪些?(1)违法犯罪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制裁。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2)行政违法行为要受到行政制裁;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刑事违法行为要受到刑罚处罚;一般违法行为也要受到追究。4.刑罚的含义及种类。(1)含义: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2)种类: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附加刑:罚金、

4、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5.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这对我们青少年有何启示?(1)一个人如果不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注意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就有可能从犯小错发展到违法犯罪。(2)许多犯罪都是从小错误开始的,有错不改,越陷越深,最终会走上犯罪的道路。(3)我们青少年要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6.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区别对比角度一般违法行为犯罪对社会危害程度不同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不大情节严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法律不同违反刑法以外的其他法律触犯刑法处罚方法不同行政处罚或民事赔偿刑罚

5、处罚联系二者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犯罪必然是违法行为,而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及时改正,任其发展下去很可能导致犯罪。 防患于未然未成年人如何加强自我防范?(1)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2)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水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3)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例1】[2014河北中考第24(1)题]大众话题评说。注:网络大V指的是在微博上十分活跃,又有着众多粉丝的“公共人物”,也称网络红人。(1)根据漫画,简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6、,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与“法律惩罚”之间的关系。明确考向1.从设问上看,属于“是什么类”;2.从知识模块来看,是综合考查“学法知法,依法自护”的问题。提取信息1.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2.造谣传谣;3.法律惩罚。调动知识1.公民的法律意识;2.违法行为;3.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规范表述(答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是法律意识淡薄的表现,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人的言行很容易危害社会而触犯法律,最终受到法律惩罚。  【例2】[2014河北中考第25(3)题]生活热点分析。霾,席卷中国多个省市,天地变色,人所共愤。人,历数霾的万千罪状。霾,感觉异常冤屈,

7、开始了自己的诉说……结合右图所示,谈谈《环境保护法》的这一规定为何会使霾忧心忡忡。明确考向1.从设问上看,属于“原因类”;2.从知识模块来看,是综合考查“学法知法,依法自护”的问题。提取信息1.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的有些规定,对我的威胁很大,实在让我忧心忡忡;2.公民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调动知识1.环境污染有法可依;2.公民环保权利意识。规范表述(答案)促使公民增强环境保护的权利意识,促进公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更有利于打击污染环境的行为。此类型的设问多以“为什么……”“原因”“造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