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126148
大小:575.00 KB
页数:64页
时间:2018-07-26
《2013高考数学抢分备考策略与决战答题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2年高考前最后60天各科抢分备考策略与决战答题技巧距离2011年高考还有最后的7天,如何才能提高复习效率,能否在有限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提高成绩? 最后这一周,考生都进入了临战阶段,要想通过这最后一周来一个飞速的突破好像不是很现实。但是,所谓“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最后的时间,还是相当关键。学习虽然没有捷径,但考生只要把握好了,掌握科学的冲刺备考与临场答题策略、方法与技巧,各科在最后阶段还是会有很大的提分空间,还是能够有所提高的。 这段时间,考生不妨给自己安排个计划,做一下自我调整。首先,制定复习计划。不要平均安排各个学科的复习,精力要多投入在较薄弱
2、的学科上面。而且要根据各科的特点安排时间,对于文综这种需要记忆的科目,考前这段时间应是提分最快的时期,考生要尽可能多背一些知识点;而对于数学和理综,则要回归课本,做一些基础的综合训练。 其次,考生每天要做的事,一是看课本,按照课本目录回忆所学知识,将知识点系统化。在巩固自己掌握的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利用好课本、错题集、高考真题这些“法宝”查找知识漏缺,不留空白死角。二是做题,每天还是要做少量的题,维持自己的做题状态,但不要再做难题。 再次,翻翻“错题本”。看“错题本”,既要注意查漏补缺,也要进行知识整理、方法回顾、经验提升。目前,许多高中推广“错题本”,
3、让学生把曾做错的试题、试卷订在一起。这几天,翻翻“错题本”是不错的选择。要弄清错误原因,不懂的可及时问老师。“错题本”上的题是学生常犯错或易忽略的题。考前几天应仔细翻看,不要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出现。反复出错的知识点要及时补缺,非智力因素导致的错误要将原因逐条记录下来,不时提醒自己注意。 又次,每天做一点仿真题。最后一周,依然要保持训练的连续性。每天最好按照高考的同步时间,做1-2小时的仿真题或模拟练习题,这样就能保持对试卷的敏感度,保持解题的感觉,避免手生。但是切记不要做偏、怪、难题。最后阶段,没有必要做过多新题、难题。在进行答题训练时,要注意强化规范
4、答题。要训练规范审题,也就是逐字读题。要训练规范计算,在草稿纸上计算时,不要东一点西一点,要一行行写,便于整理检查。要训练规范时间,答题时最好掐算下时间,以适应高考。要依据个人情况,合理分配各科复习的时间。64 最后,提醒考生要利用这最后一周调整自己的兴奋点,训练和调节生物钟,尽量保证学习时间跟高考时间同步。即上午9:00~11:30,下午3:00~5:00,中午稍微休息一下,但不要超过半个小时,晚上在11点前入睡,使自己的生物钟符合高考的时间安排。在这阶段数学:做好计划认真梳理 剩下几天的复习,考生要把握5个要点。 一是制定计划,忌手忙
5、脚乱。每位考生心中应有两本账:时间账与任务,把任务化整为零分解到每一天,具体到每一节,各个击破。 第二,依据高三几次大型数学考试成绩,静下心来,认真梳理统计阻碍自己成绩提高的因素:是知识性错误,还是方法性错误?是审题性失误,还是计算性错误?要在“准”字上下功夫,针对性越强,效果越好。 第三是改错补漏,避免再失分。回归“改错本”,回归试卷。对于自己曾经做错的题目,要错题重做;对自己曾经空白的题目,要做到空题补做。 第四是浓缩梳理,制定《考场上三种题型解决的应急预案》,并有序放置在大脑仓库里边,考场上信手拈来,迅速提取,从而多得分。
6、 第五则是放松身心,保持高昂状态。不要整天埋在题海之中,最好是每天定时训练2至3个题目,以防手生。同时将近两年的高考数学本省市卷找出来,贴在床头案边,给自己一种习惯感、亲切感,消除恐惧感、神秘感。 特别提醒:在高考考场答题时,要把握顺序,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先小后大、先点后面、先局部后整体、先高分题后低分题。其次,审题要细,做题要实。要细致地审题,不要怕慢。找到解题方向后,书写要简明扼要,快速规范。第三,遇到难题,分段得分。可以采取缺步解答、跳步答题、退步解答、逆向解答、辅助解答等方式,增加得分。第四,准为前提,以快为上。为了给解答题的中高档
7、题留下较充裕的时间,每道选择题、填空题要“小题巧做”。 合理地分配答题时间很重要。选择题用30~40分钟,填空题在15分钟左右,剩下的时间来做大题。如果数学不是太好,可以在选择题、填空题上多花一点时间,不必追求把每道题都做完,而是首先把会做的题都做对做完。先易后难,不会的题先跳过去,可以缓解压力,等做了几道大题之后,说不定前面的又会做了。【2011年高考数学备考指导与应考技巧】 一、历年高考数学试卷的启发 1.试卷上有参考公式,80%是有用的,它为你的解题指引了方向;64 2.解答题的各小问之间有一种阶梯关系,通常后面的问要使用前问的结论。如果前问是证明,
8、即使不会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