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118905
大小:2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6
《让古诗奇葩绽放于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古诗奇葩绽放于课堂 古诗作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以其特有的历史地位、深厚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吸引着古今中外的读者,让每一个读过的人为之折服。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在古诗的解读、教学和引领上应该煞费一番苦心,为学生理解、学习古诗架起一座桥梁。就古诗词的兴趣的激发和诗句境界的理解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自身素养,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教师储备丰厚的文化知识 古人作诗,讲究随性。他们往往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如果不了解诗人创作的背景,就很难真正走进诗的意境。这就要求教师储备丰厚的文化知识,这是由古
2、诗自身的特点决定的。例如,在教学柳宗元的《江雪》时,需要教师对柳宗元遭贬永州的原因和当时政治环境的险恶,以及他毫不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不和他们同流合污的精神有一定了解。只有这样才会明白他“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意境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原因。如果教师不了解这些,教给学生的就只能是诗句体现出的一种孤寂的感觉。 二、教师对古诗进行精准的解读 丰厚的文化知识是教材解读的前提。但是,如何解读教材?如何把对教材的解读通过教学展示在学生面前?这里面还是有一定方法的。 作为教师,首先要准确把握课标在相应学段对古诗教学的要求进行教材解读。还是以《江雪》这首诗为例,这首诗
3、被安排在苏教版中年段,教师进行解读时,必须根据课标对中年段古诗教学的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进行解读。其次,需要既关注诗的原生价值,又关注其教学价值。这首诗,读来不仅朗朗上口,还会呈现诗歌描绘的画面,这是诗的原生价值;但是,在关注其原生价值的基础上还要关注教学价值,那就是如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走进诗歌描绘的优美意境,并在诵读诗歌的过程中体验诗人的情感。 三、发挥学生学习古诗的自主性 “生活处处皆语文”,尽管语文也包含着古诗,可是生活并不是“处处皆古诗”,这就意味着古诗距离学生的生活有一段距离,学生与古诗之间还有一定的陌生感。那
4、么,我们是不是就怀疑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在古诗教学中包办代替,进行“填鸭式”教学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古诗有其特有的功能,它不仅是一首诗,用文字在诉说着诗人的所见、所思、所感;它还是一幅画,可以让学生从短小凝练的文字中想象出一幅幅意境优美的画面。所以,在进行古诗教学时,要注重发挥学生学习古诗的主动性。怎样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首先,要发挥学生朗读古诗的主动性。有的时候整首古诗都是学生常见的字,学生朗读没有什么难度。可是有的诗里面生僻的字比较多,作为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读音,要教给学生借助现代工具书《新华字典》,采用部首查字法去查出该字的正确读音。当他们学会
5、正确朗读古诗时,那种喜悦之情自然难以言表,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心里会消除一些对古诗的畏惧感,揭开古诗的神秘面纱。 其次,要发挥学生理解古诗的主动性。古诗虽说字数不多,或五言或七言,或四行或八行,一目了然、尽收眼底,但是对知识储备不足的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即使再难,作为教师也不能包办代替,还是应该采取种种措施引导学生自主理解。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呢?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借鉴:第一,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古人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其实,“读诗百遍”又何尝不是“其义自见”呢?第二,借助插图,理解古诗,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画,教材中每一首诗都配了一幅
6、画,这画既可以用作他图,亦可用于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第三,仍然可以借助现代的工具书,让学生查字典或词典,根据诗句选择义项。 四、引导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对诗中的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再现诗句展现的画面,体会诗的丰富内涵和诗人内心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例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一诗的教学:板书完课题,我就让他们试着理解诗题的意思,他们很容易就知道了“不遇”是没有遇到的意思,“寻”应该就是“寻访或寻找”,只是对于“隐者”一词的理解似乎不太准确,仅有一个学生知道“隐者”指的是一些有学问、有本领的人(这就足矣)。为了帮助他们理解,我就举了古代陶渊明等人的例子
7、,“隐者”一词就很快解决了。 五、引导学生走近诗人,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 了解诗的创作背景,才能真正走进古诗,“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古人作诗,总是寄托着某种感情,表达着某种愿望,记载着某个事件……情动而辞发,作为教者就不能视而不见,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得浮光掠影,最终学生感受不到古文化的无穷魅力。要想让学生真正走进诗歌、走近诗人,应该在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与诗句、诗人相关的背景资料,或者在课堂上及时补充相关背景资料,这样学生就不会站在理解诗意的角度去学习古诗,而会借助背景走进古诗、体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