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黄瓜病害防治

有机黄瓜病害防治

ID:14116055

大小:4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6

有机黄瓜病害防治_第1页
有机黄瓜病害防治_第2页
有机黄瓜病害防治_第3页
有机黄瓜病害防治_第4页
有机黄瓜病害防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机黄瓜病害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黄瓜霜霉病downymildew俗称:“跑马干”、“黑毛”、“瘟病”病原:古巴假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Berk.etCurt.)Rostov.,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危害:发病特点是来势猛,病害重,传播快,如不及时防治,将给黄瓜生产造成毁灭性的损失。在流行年份受害地块黄瓜减产20%~30%,严重流行时损失达50%~60%,甚至绝收。棚室黄瓜栽培中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病害。为害症状: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开始病部呈现水浸状斑点称“小油点”,在湿度大的早晨尤为明显,病斑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或黄褐色斑块,湿度

2、大时,叶背面长出灰黑色霉层,后期病斑破裂或连片,致叶缘卷缩干枯,严重的棚内一片枯黄。春秋两季是发病高峰期。发生因素:(1)环境:温、湿度是病害发展流行的主要条件。高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叶面没有水滴或水膜,孢子囊不能萌发和侵入,病害就不会发生。温度低于15℃或高于28℃,不利于病害的发生,温室大棚内通风不良,湿度过高,结露多,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和病菌的萌发、侵入,易于病害的发生流行。温度越高,对病菌的抑制作用越大。病菌的萌发和侵入需要有足够的湿度和适宜的温度配合才能完成,病菌在有水膜的情况下,温度在10~20℃范围内即可萌发侵入,并引起植株叶片发病。(2)栽培:地势低

3、洼,土壤质地差,肥料不足,栽培过密,通风不良,浇水次数过多,都能引起病害加重发生。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①选用抗病良种,应选择抗病性强的津杂1号、津春3号等品种。②采用无菌沙土或沙壤土育苗,培育无病壮苗。与南瓜进行嫁接换根栽培,增强抗病性。③采用膜下沟灌,以降低棚内空气湿度。选用透光率高、无滴效果好的塑料膜。④定植时合理密植,结瓜后及时打去底部老叶,增加田间通透性,减少病源。⑤棚内局部发病重,但瓜秧较健壮,可以在晴天上午浇水后将棚室封严,迅速使黄瓜生长点部位的温度升高到42~45℃,2小时后多点通风。⑥整地时要施足底肥。(2)物理防治:用50~55℃水浸种10~

4、15分钟。(3)药剂防治: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叶部型)300倍喷雾,每隔一周施药一次,直至病情不再发生。春雷•王铜600-800倍喷雾。3%多抗霉素150-200倍兑水喷雾。86.2%氧化亚铜300-400g/亩,兑水喷雾。或松脂酸铜。黄瓜白粉病powderymildew异名:黄瓜白霉病、白毛。病原:单丝白粉菌Sphaerothecafuliginea,异名瓜类单丝壳菌Sphaerothecacucurbitae(Jacz.)Z.Y.Zhao,均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在黄瓜上有时二孢白粉菌ErysiphecichoracearumDC也可引起白粉病,其无性孢子串生

5、,短圆柱形,看不到线粒体。危害:黄瓜的重要病害。通常在黄瓜生长中、后期发病重,造成黄瓜的产量损失,甚至提前拉秧。为害症状:病害先出现在下部叶片正面或背面,表现为白色小粉点,后扩大为粉状圆形斑。在条件适宜时,白色粉状斑点继续扩展,连接成片,成为边缘不明显的大片白粉区,直至布满整个叶片,看上去又象长了一层白毛,所以俗称白毛病。其后叶片逐渐变黄、发脆,白毛由白色转变为灰白色,最后叶片失去光合作用功能。受害的叶柄和茎,症状与叶片基本相似。特性:该菌系专性寄生菌,只在活体寄主上存活。发生因素:该病喜温湿、耐干燥。温度10~30℃,相对湿度25%~85%,其孢子均可萌发。发病最

6、适温度16~24℃,最适相对湿度为75%。温度高于30℃,湿度超过95%,则病情受到抑制。雨后干燥,或少雨,但田间湿度大,白粉病流行的速度加快,尤其当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交替出现、又有大量白粉菌源时很易流行。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①选用耐病品种。及时清除棚室中的杂草、残株。②棚室内要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湿度,遇有少量病株或病叶时,要及时摘除。③切忌大水漫灌,可以采用膜下软管滴灌、管道暗浇、渗灌等灌溉技术。定植后要尽量少浇水,以防止幼苗徒长。④加强水肥管理,及时追肥,防止缺肥早衰。不要偏施氮肥,要注意增施磷、钾肥。结瓜期,可加大肥水的用量,适时喷叶面微肥,以防植株早

7、衰。(2)物理防治:可采用27%高脂膜EW80~100倍液,或于发病初期喷在叶片上,每隔5~6天喷1次,连续3~4次。(3)药剂防治: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叶部型为白粉病特效药,具有治疗效果,见效快,不会产生抗性。300倍稀释喷雾,每7天施药一次直至病情不再发生。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500-800倍喷雾。也可使用2%武夷菌素水剂100倍喷雾。黄瓜猝倒病dampingoff病原:瓜果腐霉菌Pythiumaphanidermatum(Eds.)Fitzp.,属鞭毛菌亚门真菌。此外疫霉属(Phytophthoraspp.)的一些种及丝核菌(Rhizoctoni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