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膈原发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影像诊断—临床医学系

纵膈原发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影像诊断—临床医学系

ID:14095914

大小:15.17 MB

页数:84页

时间:2018-07-26

纵膈原发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影像诊断—临床医学系_第1页
纵膈原发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影像诊断—临床医学系_第2页
纵膈原发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影像诊断—临床医学系_第3页
纵膈原发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影像诊断—临床医学系_第4页
纵膈原发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影像诊断—临床医学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纵膈原发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影像诊断—临床医学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纵膈原发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影像诊断陈英敏简介单位:河北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职称: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毕业学校:天津医科大学学历及学位:医学博士(PhD&MD)联系方式电话:0311-85988124;13180045201邮箱:yingmin_chenq@126.com本章重点、教学计划:--掌握纵隔原发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在纵隔分区中的好发位置--掌握常见6种纵隔原发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纵隔是指位于胸廓中央,前壁由胸骨和相关肋软骨、后壁由脊柱及相关肋骨、两侧由纵隔胸膜所围绕而成的区域。内含心脏大血管、气管及食管等结构,又有神经组织、淋巴组织及脂

2、肪组织等。纵隔病变为起源于纵隔和(或)累及纵隔内结构的病变,可分为肿瘤性疾病和非肿瘤性疾病,以肿瘤多见。纵隔肿瘤包括原发性肿瘤和转移瘤,转移瘤较常见。原发肿瘤及瘤样病变通常包括纵隔内各组织和结构所产生的肿瘤和囊肿,但不包括食管、气管、支气管和心脏起源的良、恶性肿瘤。纵隔分区九区分法(传统分法):侧位片上分为前、中、后及上、中、下九个区七区分法三分区法(Felson)五分区法九分区法七分区法上横线:胸骨角与T4椎体前下缘的连线下横线:T9椎体最下缘与上横线平行的线段前纵线:胸骨柄后上缘与心影横膈交点的连线(或胸骨柄后上缘与下横线的前胸壁与胸椎前缘之

3、间中点的连线并向下延长至膈)后纵线:诸胸椎椎体前后缘中点的连线三分区法五分区法1、定位2、形态、边缘与密度3、活动性纵隔原发肿瘤与瘤样病变影像诊断要点1.定位纵隔与非纵隔定位 (胸片正位)1与纵隔分界模糊2中心纵线位于纵隔内3与纵隔夹角为钝角(胸膜外征)4纵隔组织受压移位5两侧对称征纵隔病变与肺病变的鉴别纵隔内部位起源于纵隔某种组织的肿瘤,有其好发部位,所以根据肿瘤部位常可推测肿瘤的类别胸腔入口区:成年多为胸内甲状腺肿,儿童常为淋巴管瘤前纵隔:胸内甲状腺肿胸腺瘤、畸胎瘤中纵隔:淋巴瘤、支气管囊肿、心包囊肿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包括神经鞘瘤、神经纤

4、维瘤、神经节细胞瘤、神经节母细胞瘤九分区法常见肿瘤的好发位置2.形态、边缘及密度良性肿瘤边缘常光滑锐利清晰,与邻近结构界限清楚,脂肪间隙存在恶性肿瘤常为分叶状及边缘不规则,边界不清,较大时与邻近结构的脂肪层常消失,附近的骨骼呈侵蚀性破坏形态与边缘囊性病变(含液性肿块)病变呈水样密度,CT值常为0HU~20HU,见于甲状腺囊肿、胸腺囊肿、淋巴管囊肿、支气管囊肿和心包囊肿实性病变(软组织密度肿块)病变呈软组织密度,CT值常为30HU~50HU或以上,见于甲状腺肿、胸腺瘤、淋巴瘤、神经源性肿瘤脂肪类病变(含脂肪性肿块)病变CT值一般为负值,其范围常为-

5、80HU~-50HU,常见于皮样囊肿、畸胎瘤、脂肪瘤密度3、活动性:甲状腺的肿瘤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支气管囊肿则随呼吸运动而与气管活动一致。发病率居前六位1、神经源性肿瘤(neurogenicneoplasms)2、恶性淋巴瘤(lymphoma)3、胸腺瘤(thymoma)4、畸胎瘤(teratoma)5、胸内甲状腺肿(intrathoracicgoiter)6、支气管囊肿(bronchogeniccyst)胸内甲状腺肿概述包括先天性胸内迷走甲状腺和胸骨后甲状腺前者很少见,与颈部甲状腺无联系,无固定好发部位胸骨后甲状腺多见,为颈部甲状腺肿大经

6、胸骨后延伸至上纵隔,多位于气管前方和气管旁,少数在气管后临床与病理病理分类:甲状腺增生肿大、甲状腺囊肿、甲状腺瘤(少数为恶性)临床:迷走甲状腺多无临床表现,也可有甲亢表现者。胸骨后甲状腺常有颈部甲状腺肿大,气管压迫症状或伴有甲亢等表现影像学表现X线:上纵隔增宽,与颈部相延续;密度增高;气管受压、变形移位CT:多位于气管前方或侧方,密度高、低不等,囊变、出血、钙化多见;因具有摄碘功能而明显强化并持续较长时间MRI:长T1长T2信号,不均匀,可见囊变区和无钙化;增强明显强化F,88Y。咳嗽气促月余,左膝关节痛。气管影向右侧移位,上纵膈密度稍增高胸腺瘤

7、正常胸腺胸腺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起源于胚胎时期第3(或第4)鳃弓内胚层,是原始前肠上皮细胞衍生物,随胚胎生长发育而附入前纵隔。儿童时期胸腺呈长方形或梯形,位于胸骨后与心脏大血管之间并与之紧贴密度均匀,呈肌肉组织密度边缘丰满多见,也可平直或稍凹陷婴幼儿胸腺常肥大,呈帆可状突入肺内正常胸腺影像表现小儿胸腺14岁正常胸腺CT表现20-30岁胸腺为三角形,边界清楚侧缘平直或稍凹陷密度低于肌肉组织其内胸腺组织已开始萎缩并被脂肪组织替代23岁正常胸腺CT表现30-40岁胸腺组织大部被脂肪组织替代,故CT值明显下降。36岁正常胸腺CT表现40-60岁胸腺组织

8、几乎被脂肪组织完全替代,故CT值为脂肪密度内可见斑点状或结节状软组织影,为残留的胸腺组织直径一般不超过7mm47岁56岁正常胸腺CT表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