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083671
大小:958.94 KB
页数:297页
时间:2018-07-25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等个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等14个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详见附件): 一、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二、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三、马传染性贫血防治技术规范四、马鼻疽防治技术规范五、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六、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七、猪伪狂犬病防治技术规范八、猪瘟防治技术规范九、新城疫防治技术规范十、传染性法氏囊病防治技术规范十一、马立克氏病防治技术规范十二、绵羊痘防治技术规范十三、炭疽防治技术规范十四、J亚群禽白血病防治技术规范废止的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名单1.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农办牧[2002]74号)2.马传染性贫血防治技术规范(农办牧[2002]74号)3.马
2、鼻疽防治技术规范(农办牧[2002]74号)4.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农办牧[2002]74号)5.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农办牧[2002]74号)6.猪伪狂犬病防治技术规范(农办牧[2002]74号)7.牲畜口蹄疫疫情防治技术规范(试行)(农牧发[2004]20号)8.亚洲I型口蹄疫防治技术方案(农医发[2005]13号)十四、J-亚群禽白血病防治技术规范J-亚群禽白血病(AvianLeukosisVirus-JSubgroup,简称ALV-J),是由反转录病毒ALV-J引起的主要侵害骨髓细胞,导致骨髓细胞瘤(ML)和其它不同细胞类型恶性肿瘤为特征的禽的肿瘤性传染性疾病
3、。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为了预防、控制和消灭J-亚群禽白血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范。1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J-亚群禽白血病的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理和预防措施。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从事家禽饲养、经营及其产品的生产、经营,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2诊断根据本病流行病学特点、剖检病变和组织病理学变化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须进行病毒分离鉴定。2.1流行病学所有品系的肉用型鸡都易感。蛋用型鸡较少发病。病鸡或病毒携带鸡为主要传染源,特别是病毒血症期的鸡。与经典的ALV相似,ALV-J主要通过种蛋(存在于蛋清及胚体中
4、)垂直传播,也可通过与感染鸡或污染的环境接触而水平传播。垂直传播而导致的先天性感染的鸡常可产生对病毒的免疫耐受,雏鸡表现为持续性病毒血症,体内无抗体并向外排毒。2.2临床症状:潜伏期较长,因病毒株不同、鸡群的遗传背景差异等而不同。最早可见5周龄鸡发病,但主要发生于18~25周龄的性成熟前后鸡群。总死亡率一般为2%~8%,但有时可超过10%。2.3剖检病变特征性病变是肝脏、脾脏肿大,表面有弥漫性的灰白色增生性结节。在肾脏、卵巢和睾丸也可见广泛的肿瘤组织。有时在胸骨、肋骨表面出现肿瘤结节,也可见于盆骨、髋关节、膝关节周围以及头骨和椎骨表面。在骨膜下可见白色石灰样增生的肿瘤组织。
5、2.4实验室诊断2.4.1病原分离鉴定(附件1)2.4.2组织病理学诊断在HE染色切片中,可见增生的髓细胞样肿瘤细胞,散在或形成肿瘤结节。髓细胞样瘤细胞形体较大,细胞核呈空泡状,细胞浆较多,可见嗜酸性颗粒。2.4.3血清学诊断采用J-亚群禽白血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抗体(附件2)。2.5结果判定2.5.1符合2.1、2.2和2.3的,临床诊断为疑似J-亚群禽白血病。2.5.2确诊符合结果判定2.5.1,且符合实验室诊断2.4.1或2.4.2的。采用2.4.3,检测为阳性,表明被检鸡群感染了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检测为阴性,表明被检鸡群未感染
6、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3疫情报告3.1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患有本病或疑似本病的禽类,应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3.2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按国家动物疫情报告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4疫情处理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结合病原分离鉴定、组织病理学和血清学检测做出的诊断结果可作为疫情处理的依据。4.1发现疑似疫情时,养殖户应立即将病禽及其同群禽隔离,并限制其移动。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及时派员到现场进行调查核实,包括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检查、病理解剖、采集病料、实验室诊断等,根据诊断结果采取相应措施。4.2当疫情呈散发时,须对发病禽群进行扑杀和无害
7、化处理(按照GB16548进行)。同时,对禽舍和周围环境进行消毒(附件3),对受威胁禽群进行观察。4.3当疫情呈暴发时按照以下要求处理4.3.1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含县级)兽医主管部门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疫点:指患病禽类所在的地点。一般是指患病禽类所在的禽场(户)或其它有关屠宰、经营单位;如为农村散养,应将自然村划为疫点。疫区:指疫点外延3公里范围内区域。疫区划分时,应注意考虑当地的饲养环境和天然屏障(如河流、山脉等)。受威胁区:指疫区外延5公里范围内的区域。4.3.2处置要求在动物防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