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速线路段路基路面综合设计毕业论文

某高速线路段路基路面综合设计毕业论文

ID:1408202

大小:1.67 MB

页数:72页

时间:2017-11-11

某高速线路段路基路面综合设计毕业论文_第1页
某高速线路段路基路面综合设计毕业论文_第2页
某高速线路段路基路面综合设计毕业论文_第3页
某高速线路段路基路面综合设计毕业论文_第4页
某高速线路段路基路面综合设计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某高速线路段路基路面综合设计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某高速线路段路基路面综合设计毕业论文目录第一章线形设计1第二章边坡稳定性分析(手算)5第三章边坡稳定性分析(电算)14第四章挡土墙设计与验算(手算)23第五章挡土墙设计与验算(电算)29第六章排水工程设计35第七章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40第八章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57参考文献69致谢70附录附录A:程序设计附件附件Ⅰ:开题报告附件Ⅱ:英文译文及原文复印件1第一章线形设计1.1平面线形设计平面线形(即平曲线)包括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直线设计要求:直线的运用应注意同地形与环境相协调,《规范》规定:当设计速度≥60㎞/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不小于设计速度(以㎞/h计)的6倍

2、为宜,反向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以不小于设计速度的两倍为宜,圆曲线的最小长度一般要有3s行程。圆曲线设计要求:在选用圆曲线半径时,最大半径值一般不应超过10000米,在地形条件许可时,就力求使半径尽可能接近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在一般情况下或地形有所限制时,应尽量采用大于一般最小半径,只有在地形特别困难不得已时,方可采用极限最小半径。设计速度为100km/h时,一般最小半径为700m,极限最小半径为400m。缓和曲线设计要求:缓和曲线是设置在直线与圆同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园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其作用是使曲率连续变化,离心加速度、超高横坡度及加宽逐渐变化,便

3、于行车平稳。设计速度为100km/h时,缓和曲线长度一般值为120m,最小值85m。1.1.1曲线要素的计算JD1桩号:K70+824.2圆曲线半径R1=1550m,转角=33.145(左);缓和曲线;计算:外距;切线长;切曲差。72JD2桩号:K71+877.36圆曲线半径R2=2900m,转角=15.1733(右);缓和曲线;计算:外距;切线长;切曲差。1.1.2交点主点桩号的计算JD1主点桩号计算:直缓点ZH1=JD1–T1=K70+251.06;缓圆点HY1=ZH1+K70+471.06;圆缓点YH1=ZH1+K71+150.483;缓直点HZ1=JD1+T1=K71+

4、370.48曲中点QZ1=HZ1–=K70+810.771;JD2主点桩号计算:直缓点ZH2=JD2–T2=K71+370.48;缓圆点HY2=ZH2+K71+605.38;圆缓点YH2=ZH2+K72+144.507;缓直点HZ2=JD2+T2=K72+379.41;曲中点QZ2=HZ2–=K71+874.946;721.2纵断面线性设计纵断面设计首先要注意坡度的选择符合各级道路规定的最大坡度。本次设计公路为100Km/h,根据规定允许最大坡度为6%,合成坡度不能大于10.5%。其次为了保证排水,防止水渗入路基影响稳定性,应设置不小于0.3%的纵坡,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0.5

5、%。相邻竖曲线衔接时应注意:(1)同向竖曲线:特别是两同向凹曲线间如果直线坡段不长,应合并为单曲线或复曲线形式的竖曲线,避免出现断背曲线。(2)反向竖曲线:反向竖曲线间应设置一段直线坡段,直线坡段的长度一般不小于设计速度的3秒行程。以使汽车从失重渡到增重有一个缓和段。1.2.1竖曲线要素的计算第1变坡点:K70+860,高程:242.6m,竖曲线半径R=25000m,i=-0.8%,i=1.6%;第2变坡点:K71+670,高程:255.56m,竖曲线半径R=11000m,i=1.6%i=-3.4%;第3变坡点:K72+100,高程:240.96m,竖曲线半径R=10724m,

6、i=-3.4%i=-0.5%;计算得:竖曲线一:,为凹形曲线,曲线长;切线长;外距。竖曲线二:同理求得:曲线长切线长L=550m;T=275m,外距E=3.43m。竖曲线三:同理求得:曲线长切线长L3=311m;T3=155m,外距E=1.12m。721.2.2竖曲线要点桩号及高程的计算竖曲线一:起点桩号=K70+840-T=K70+540;终点桩号=K70+840+T=K71+140;变坡点对应桩号设计高程=242+E1=244.4;竖曲线一起点设计高程=244.4-T×i=296m;竖曲线一终点设计高程=244.4+T×i=275.6m。竖曲线二:起点桩号=K71+670–

7、T2=K71+395;终点桩号=K71+670+T=K71+945;变坡点二对应桩号设计高程=255.56–E2=252.13m;竖曲线二起点设计高程=252.13-T×i=251.16m;竖曲线二终点设计高程=252.13+T×i=246.21m。竖曲线三:起点桩号=K72+100–T3=K71+945;终点桩号=K72+100+T3=K71+255;变坡点二对应桩号设计高程=240.96–E3=242.08m;竖曲线二起点设计高程=242.08-T×i=246.23m;竖曲线二终点设计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